觀點投書:台灣恐龍家長「出口成髒」只是害慘孩子

2024-12-21 05:30

? 人氣

筆者提到,現代家庭常出現管教問題,很大的關鍵是其父母、照顧者的教養態度和方法出了偏差,一個母親的言語行為,如果是粗魯野蠻,就會常和人起衝突。(示意圖/取自photo-ac)

筆者提到,現代家庭常出現管教問題,很大的關鍵是其父母、照顧者的教養態度和方法出了偏差,一個母親的言語行為,如果是粗魯野蠻,就會常和人起衝突。(示意圖/取自photo-ac)

台灣恐龍家長辱人「出口成髒」只害慘孩子,孩子母親「他是小狗亂撒尿」、孩子父親「他是動物寵物」。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罵人是狗已有判罪判例,民事部分判賠共21萬元也導致前科紀錄,罵人動物禽獸,也有賠償60萬元外加利息的判例,但恐龍家長經濟無法自立仍無法長大,當警察要追究責任死不承認,卻持續複製錯誤行為給下一代。

現代家庭常出現管教問題,很大的關鍵是其父母、照顧者的教養態度和方法出了偏差,一個母親的言語行為,如果是粗魯野蠻,就會常和人起衝突,遇事盲信孩子單面說詞,放任孩子說謊,會跟人吵架甚至打架,更因口舌惹禍上身不自知,子女也會受其負面影響,認為媽媽這樣鬧事好厲害,我要模仿媽媽,但這只會讓孩子得不到正確的文化教養,且形成另一種文化再製和階級再製,也把有毒的思想和行為模式複製到下一代,誤了孩子一生。

回顧教育史,法國教育思想家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非常重視母親對孩子的教育,他提到「看不到孩子在眼前的母親,是比較不受人尊敬的。」,而盧梭在《愛彌兒》中提到婦女的心靈教育:「一個女人如果沒有運用思想的習慣,她又怎能培養她的孩子呢?她怎能判斷什麼事情是適合於她的孩子去做呢?連她自己都不懂得什麼是美德,她又怎能教她的孩子去愛美德呢?」所以盧梭強調必須透過「大自然教育」,培養婦女的思想深度和知識素養,透過教育,學習如何去認識一個人,如何去愛一個人。由盧梭的敘述中,即可見婦女教育中心在於「心靈教育」。

從教育科學的角度檢視,零到五歲,孩子未就學前,正好是大腦神經分化、修剪、連接、消除最快的時候。底特律兒童醫院的查嘉尼教授用正子斷層掃瞄檢查嬰兒的腦,發現在十個月大時,大腦的新陳代謝程度就已經到達成人的地步,數值還會一路不升,五歲時達到成人的兩倍半。這段期間孩子學東西是不花力氣的,是所謂「內隱的學習」,只要看到、聽到,就學進去了,而家中父母的行為是孩子在品德和人格成長的關鍵,孩子模仿父母是最原始的學習,而家庭當然就是最早的學習場所。

認知神經科學所洪蘭教授,曾提及品德教育每天要做,不能一曝十寒,更重要的是大人必須「身教重於言教、表裡如一」,否則孩子很容易耳濡目染,洪蘭提及過去曾搭學生便車,學生妻子抱著兩歲孩子坐後座,忽然前方有車衝出來,學生急踩煞車,「後座孩子忽然大罵台語三字經,學生爸爸則是滿臉通紅。」,當時她馬上了解,「學生平常開車遇狀況都罵髒話,但因我在旁邊,他不敢罵出口。」,此為「內隱學習」,也是「耳濡目染」,父母絕對不要小看孩子的模仿能力,故父母身教非常重要。

總言之,孩子常是父母的倒影,在孩子身上,我們會看到父母的行為舉止對他們的人格發展有深刻影響,尤其是情緒反應與行為,所以父母的言語和行為,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在成長期產生關鍵影響,而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做好身教。家長父母的言行是孩子仿效的對象,若是父母待人謙和有禮,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對待他人則能表現出溫和、有禮貌。 反之,若台灣恐龍家長「出口成髒」,孩子耳濡目染,不雅的言詞久而久之便脫口而出,甚至成為日常。 身教重於言教,雖是老生常談,但更是千古不變的定律。

*作者為教育博士、政治工作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