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一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中國經濟呈現「喜憂參半」的局面:工業生產增速略有加快,但消費增速卻顯著放緩,凸顯內需疲軟和經濟復甦的脆弱性。這一局面促使市場呼籲更多面向消費的政策刺激。
工業產出超預期,消費表現不及預期
國家統計局12月1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扣除價格因素後較去年同期實際增長5.4%,比10月提高0.1%,也略超路透社預期的5.3%。《財新網》報導稱,拉動工業總體增長的是製造業,其增加值增長6%,增速較10月加快0.6%。
中國十月工業產出增長放緩 零售超預期
與此同時,消費領域的數據表現卻不盡如人意。根據官方統計數據,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較去年同期僅增長3.0%,顯著低於10月的4.8%,並創三個月以來新低。這一數據未達到市場預期的4.6%。
經濟學人智庫(EIU)的高級經濟分析師徐天辰對路透社表示:「對零售業銷售不佳的擔憂可能有些過分誇大了,因為如今『雙十一』購物節的促銷活動都提前開始,導致銷售額前置到了10月份」。
這位經濟學者指出,如果將10月和11月份數據合併來看,那麼這期間零售總額平均增長率在3.9%左右,這也高於之前幾個月的增速。「但消費者的需求本身並不強勁,仍然嚴重依賴於政府補貼,後者為每月零售總額貢獻了大約1.5%到2%」。
盡管在政府推出家電和汽車消費補貼政策的情況下,家電銷售較去年同期激增22%,汽車銷售增長6.6%,但整體消費的支撐力度仍有限。
德國維爾茨堡大學經濟學教授費多麗(Doris Fischer)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指出,新冠疫情給中國留下了巨大的衝擊,給消費者和投資者造成的這種不確定性,至今政府都沒能夠真正地扭轉過來。加上近年來房地產價格的下跌,使得許多中國家庭的財富縮水,這也制約了消費行為。
在房地產領域,自9月底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以來,11月份一線城市的新房價格環比持平,結束了此前13個月的環比下降趨勢。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周一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11月房地產市場積極變化增多,市場信心得到提振,止跌回穩動能在增強,後期走勢有望繼續改善。
對政策刺激的呼聲增強
中國經濟面臨內需不足、房地產危機和外部壓力的多重挑戰。分析人士預計,北京可能進一步加碼刺激政策上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2025年將「擴大內需」作為政策重點,並承諾實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這是14年來首次放鬆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