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9月25日解放軍火箭軍向太平洋公海海域,發射了攜載訓練模擬彈頭的東風-31AG洲際彈道飛彈,落點在法屬玻里尼西亞群島附近,表示射程已達1萬1,700公里,覆蓋到了位於第三島鏈的夏威夷。而10月17日習近平視察安徽火箭軍基地,現場展示多枚東風-26遠程彈道飛彈,其射程為5千公里,可覆蓋到位於第二島鏈的關島。
以上種種態勢,等於是做為美軍投射力量前沿的第一島鏈,已經出現了裂解縫隙的徵兆。而東北亞的區域情勢也有所轉變,極為親美的南韓尹錫悅政權,因一齣「戒嚴」鬧劇,已處於崩潰邊緣;日本的石破茂政權,看似主張「修憲」與「亞洲版北約」,但石破茂本身的務實性格,既不願東亞步上烏克蘭後塵,更不願對「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做出正面表態。有學者分析,隨著川普(Donald Trump)「王者歸來」,拜登(Joe Biden)在東北亞打造的民主同盟已接近崩塌,勢必連帶衝擊美日韓的安全合作體系。
賴政府第一島鏈戰略破防,抗中路線陷困境
美國在第一島鏈的戰略退卻,可以視為美軍在全球範圍內戰略收縮的縮影,當然也是對冷戰遺留下來的軍事產物重新評估。再加上日韓原有親美政權正在發生的微妙化學變化,以及川普上台後對華與對台政策的高度不確定性,無疑是為賴清德政府將第一島鏈做為地緣戰略屏障,以及把美國當成百分百防禦靠山的設想,敲響了一記大警鐘。
賴清德政府之所以在兩岸路線上愈來愈強硬,國安團隊鷹派盤據,正是來自於寄託在第一島鏈的「心理防線」。問題是,連華府智庫對此都越來越沒信心了。例如「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於去(2023)年年初發布的台海兵推報告顯示,儘管在美國及日本的軍事介入下,台灣只能得到「慘勝」的結局;而同一智庫近日針對台海的兵推,更是首度納入核武動用,不正說明了局勢對台灣越來越不利,要是台海發生衝突,台灣將付出的代價必然越來越大。
美軍從沖繩轉移所代表的第一島鏈戰略地位「變天」,成為了賴政府對台灣社會「開不了口」的真相,側面宣告了賴總統520做出的第一島鏈宣示將面臨破局。在此情形下,台灣還有多少本錢採取與中國大陸敵對到底的對抗政策?再多的「地表最強戰車」或「規模最大軍演」等認知作戰,都難掩現行抗中路線已走入困境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