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 本田與日產合併談判背後:中國衝擊正重塑全球汽車業

2024-12-20 10:40

? 人氣

2024年10月11日,北京的電動車充電站。(美聯社)

2024年10月11日,北京的電動車充電站。(美聯社)

中國汽車製造商的崛起正在重塑全球汽車行業,本田汽車(Honda)和日產汽車(Nissan)之間的合併談判是車企努力應對這一競爭威脅的最新例子。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美國,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本月表示,將計提與中國業務相關的50億美元支出。在德國,福斯汽車(Volkswagen)曾表示可能會關閉工廠,裁員數萬人。其中一個根本原因是,福斯汽車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下降,導致利潤受損。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這些舉措的背後有三個基本事實。如今,中國售出的新車中,有一半以上是純電動車或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五分之三的中國買家選擇國產品牌,這是自中國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以來的最高比例。

行業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3年期間,中國乘用車出口成長了四倍,去年達到410萬輛。

中國崛起給全球政治和經濟帶來了諸多變化,汽車行業的這一動向也是其中之一。只不過,鑑於中國本土汽車製造商(其中許多是國有企業)過去在技術、品質和設計方面一直落後,中國的崛起對全球汽車行業的影響來得比較晚。

幾十年來,日產汽車、本田汽車、通用汽車、福斯汽車以及其他歐美和日本品牌一直主導著中國市場,並從中獲利,它們幾乎不擔心中國競爭對手會侵蝕它們的地盤。在形勢好的年份,中國市場曾為通用汽車帶來高達20億美元的盈利。

在短短四年的時間裡,純電動車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在中國迅速崛起,這讓外國品牌措手不及。在特斯拉(Tesla)點燃中國消費者對電動車的需求後,一些積極追求成長的民營企業,尤其是比亞迪(BYD),崛起成為電動車電池、低成本製造和聯網汽車技術的領頭羊。現在,這些中國公司正尋求進軍歐洲、東南亞和拉丁美洲市場。

中國銷售最旺的汽車製造商比亞迪正在積極推出低價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比如秦Plus(Qin Plus),一些廣告顯示,在補貼的幫助下,這款車的售價低至7,000美元。該公司還在泰國、匈牙利、巴西等地投資建廠。

分析人士表示,本田汽車與日產汽車的合併旨在通過整合這兩家日本汽車製造商在電動汽車技術、自動駕駛和其他中國具優勢領域的努力,來對抗中國企業的勢頭。

以銷量計,本田汽車與日產汽車合併後的公司有望成為全球第三大汽車企業,僅次於豐田汽車(Toyota)和福斯汽車,但瑞穗銀行(Mizuho Bank)高級研究員湯進表示,他不認為光有規模就夠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