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電價以公式自動計算,沒有補貼,沒有電價審議委員會。」謝長泰分析,新加坡的電價由公式自動決定,即發電成本加上一定比率加成,這樣的電價決定方式可以去除不穩定因素,讓電力公司有能力投資未來。此外,對於低收入戶或中小企業,新加坡政府另外訂定專案直接給予補助,這樣的做法好處是可以照顧到低收入戶與中小企業,並且鼓勵他們有效地運用資源,不必透過電力公司來進行補貼。
在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評比,新加坡國際競爭力過去10年來一直名列前茅,今年居冠。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新加坡亞洲商業與金融研究院創會會長楊賢18日在論壇中分享新加坡的經驗指出,新加坡法令規定審慎的財政原則,政府支出不能超過收入,必須維持平衡。2015年,當時的財長尚達曼(Tharman Shanmugaratnam)(目前為新加坡總統)提出前瞻的指示,新加坡要成為智慧國家,要投資未來,增加研發預算,投資物聯網,培訓人才,同時照顧底層人民、退休族與窮人。政府決定加稅2%,高所得者受到影響。
新加坡當時在大選前提出加稅政策,相當不尋常。楊賢指出,當時政府舉行許多說明會,與相關團體進行溝通,讓民眾明白新增稅收用於照顧低收入戶、高齡者等多項計畫,其中包括對低收入戶的電費補貼,直接把津貼匯入民眾的帳戶,因此這項政策獲得民眾的支持。
新加坡電價透明化 提升國家競爭力
新加坡電力價格由公式自動形成,沒有補貼,沒有電價審議委員會,排除政治與人為的干預,電價透明化的結果,排除不穩定因素,能源與其他工商企業可以清楚規劃未來各項投資,立法院不必因為電價吵吵鬧鬧。新加坡的電價反映成本,電價上漲時,鼓勵民眾節約用電,同時鼓勵提高能源效率的產業發展,進一步提升國家能源效率,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新加坡的例子說明了電價合理化的重要性。
反觀台灣,傳統上,無論那一黨執政,總以為電價壓低是照顧人民、體貼工商業,殊不知,透過國庫補貼提供超低電價,長期看來是最貴的。超低電價引發諸多後遺症,包括台電巨額虧損、無力規劃未來、沒錢擴大投資電網、能源效率無法提升、變相造成能源浪費,台電從一個危機陷入另一個危機,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看不見未來。
台灣左手補貼用電排碳 右手課徵碳費減碳,荒謬離譜
更離譜的是,政府左手對工業界大力補貼電價(8成以上是髒電),形同鼓勵排碳;右手再對排碳大戶課徵相對偏低的碳費,期盼業者減碳。循環台灣基金會董事長黃育徵估算,政府對電費補貼價格遠大於未來對排碳大戶課徵的碳費。
對排碳大戶而言,所收到的政府補貼遠大於未來要繳的碳費,甚至還賺很大。這樣的政策前後矛盾,只能以「荒謬」來形容。在超低電價政策下,電價無法反映成本,政府的淨零政策更難以發揮成效。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