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說,還有一位完全不會日文的台灣人,初到日本時憑藉勇氣與毅力,成功在餐廳找到工作,並逐步學會日文,現已進入日本的科技業工作。這些故事不僅展現了外國人在日本追夢的努力,也體現了平台為讀者帶來的實際幫助與價值。過去十多年來,WIJ不僅分享個人經驗,也不斷擴展內容與形式,從共筆部落格到專屬網站,並在社群媒體上積極推廣,同時平台也透過定期舉辦活動,邀請不同背景的講者分享經驗,幫助更多有志於在日本工作的外國人找到方向。
不再首重「完全融入」 在理解日本之上選擇自己的方式
Mark提到,台灣人來日本工作或生活,面臨的挑戰隨環境與時代而有所不同。語言能力雖然是基礎,但更大的難題在於如何理解並適應日本的溝通方式與文化特質。過去外國人常以融入日本為目標,而現在的趨勢更強調,在理解文化的基礎上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無論是保留自身特質還是適度調整以融入環境等。東京等大都市的多元化正在加速發展,與日本傳統印象中的「同質性社會」形成鮮明對比。
他建議新移民保持開放的心態,避免因為單一負面經驗而形成刻板印象。同時也強調,即便日本文化仍有保留昭和時期的部分傳統,如工作場合的飲酒文化,但如今的選擇已比過去多元,外國人不必局限於某些行業,仍有機會找到與自身背景相符的職業。對於「初心者」的建議,Mark認為,語言學習依然是進入日本職場的關鍵。對於缺乏相關專業經驗的外國人,學好日文能拓寬職涯選擇;而對於已有專業技能的人,如工程師,語言要求則相對降低,甚至可直接以英文工作。
「適應力是關鍵核心」 未來有意成立法人團體
然而,不論背景如何,對日本文化與環境的適應力始終是成功融入的核心。Mark表示,WIJ的使命就是為外國人提供支持,幫助他們在理解日本文化的基礎上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與職場定位。Mark分享了近期令他印象深刻的訪談對象與主題,其中一位受訪者Ayun,在台灣時一直不敢將成為歌手視為目標,但來到東京後,憑藉穩定的工作,逐步投入音樂創作,並在公司的支持下實現了兼顧工作與夢想的平衡。
Mark表示,東京的市場規模和多元性為外國人提供了更多追夢的機會,而這樣的故事正是WIJ報導的核心價值所在。此外,Mark也提到另一位台灣受訪者,她在台灣因現實壓力而放棄設計夢想,但來到日本後,毅然決定重新追求設計相關的學習與工作機會。這些故事不僅激勵了讀者,也讓WIJ團隊深感使命的重要性。在運營超過十年的過程中,WIJ不僅收穫了情感上的回饋,還逐漸建立起一個能促進台日交流的網絡。
Mark表示,隨著台灣對日本市場關注的增加,越來越多的公司和團體希望透過WIJ的平台尋求合作。雖然團隊目前以志工形式運作,但未來有意「法人化」成為相關團體,更有組織性,以便擴展服務範圍並深化與其他組織的合作,不過形式還在思考。展望未來,Mark希望平台能從提供中文資訊,延伸至多語種內容與活動,吸引更多外國人與日本人參與,促進更廣泛的文化交流,相信這不僅能幫助來日本生活與工作的外國人,也能讓日本社會更了解外國人的需求與價值。
更多風傳媒獨家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