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華爾街日報》23日報導,在習近平執政超過十年後,中國經濟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經濟成長主要依賴不可持續的借貸、房地產投機和過度基礎建設投資,而非更具持續性的消費驅動型成長模式。在習近平的領導下,中國共產黨加強了對經濟的控制,反而忽視了促進消費等關鍵經濟改革措施。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目前中國正深陷債務危機,房地產市場崩盤導致數兆美元的家庭財富蒸發,面臨通縮風險。經濟成長持續放緩,外資撤離加劇,消費者信心跌至歷史低點。然而,正當中美貿易關係再度緊張之際,習近平依然堅持自上而下的經濟管理方式,並推進使中國成為工業強國的計劃。
習近平堅信「東升西降」戰略思維
據北京決策圈內部人士透露,近期的經濟困境並未動搖習近平的信念。他仍然認為美國霸主地位正在衰退,而中國的全球影響力將持續上升。為實現這一願景,中國正在建立完整的工業供應鏈,包括半導體在內的關鍵產業,以應對與美國可能的進一步衝突。
許多經濟學家指出,習近平政府未能採取必要措施來修復受損的經濟。儘管最近推出了一些刺激措施,但在處理房地產危機、地方政府債務重組和提振消費等關鍵領域仍缺乏果斷行動。野村綜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員辜朝明表示,許多問題都是政府政策造成的,中國正在與時間賽跑,必須在陷入長期衰退之前解決這些問題。
在過去10年中,習近平政府選擇加強國家控制,而非推進市場化改革。政府對半導體和電動車等產業提供大量補貼,鼓勵銀行增加放貸,同時打擊私營企業。這導致國有企業主導經濟,產能過剩問題日益嚴重,使中國更依賴出口推動成長。
通縮威脅下的政策困境
今年早些時候,共產黨智庫警告可能出現類似美國大蕭條時期的通縮死亡螺旋。然而,習近平對此反應冷淡,甚至質疑通縮的負面影響。這種態度使得通縮問題在中國決策圈幾乎成為禁忌話題,最近的高層會議雖然提到需要「合理的價格回升」,但缺乏具體實施方案。
面對可能的新一輪貿易戰,習近平展現出強硬立場。在與美國總統拜登的會面中,他明確劃出4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包括台灣主權、人權、政治體制和發展權等議題。專家認為,習近平的領導風格將使中國難以有效應對川普可能的第二任期,雙方的對抗可能進一步升級。
責任編輯:許詠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