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至12日,中國舉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每年12月底的這次會議透露來年經濟政策基調。
因此每年都備受矚目,外界試圖從會後通告的字裡行間,一窺中國經濟在2025年面臨的挑戰和應對策略。
此外,外界普遍認為,在這次會議上,中國共產黨內已對明年的GDP增長目標、赤字率等重要經濟指標達成一致,但根據法定程序,將在明年3月的全國兩會上公佈。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會議還有兩個特殊背景:一方面,中國在今年四季度改變施政思路,大力刺激經濟,市場希望看清這種政策趨勢是否會延續;另一方面,2025年,中國將面臨川普上任帶來的關稅威脅,為中國經濟當前的主引擎「出口」投下陰影。
專家認為,未來一年「拉動內需」成為主要基調,中國政府可能實施更積極的財政政策,同時放寬貨幣政策,讓人民幣一定程度貶值,以應對川普的關稅戰。
困難:就業與關稅
川普還未上任,他的關稅威脅已經傳導到太平洋對岸。
對於中國的外向型經濟而言,徵稅將進一步縮減利潤,損害就業、投資和增長,並且使中國本已過剩的工業產能和通貨緊縮壓力雪上加霜。
經濟學人智庫(EIU)高級經濟學家徐天辰表示:「鑒於額外的『川普衝擊』將打擊出口」和資本支出,中國經濟想在2025年保持5%的增長將面臨相當大的挑戰。
「不過,良好的刺激措施將防止經濟自由落體,我認為經濟增長不會低於4.5%」。
但具體2025年中美貿易戰將如何展開,勢必會影響中國經濟的表現。保銀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表示:「方向是明確的,但刺激的規模很重要,我們可能只有在美國宣佈關稅之後才能知道。」
如果出口受到打擊,中國就需要從內部尋找新的增長動力。但是,由於房地產價格下降和社會福利微薄,消費者感到財富縮水,從而減少消費,構成經濟增長的主要風險。
這一點,在中央經濟工作會的會後通告中,也有所體現——雖然「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但中國經濟的困難和挑戰,「主要是國內需求不足」,其中特別提到,「群眾就業增收面臨壓力」。
在會前的一次演講中,國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梳理中國官方經濟數據中不一致的地方,並推算新增就業人口比正常狀態下少了4700萬。
在此之上,2025年,中國高校畢業生預計達1222萬人,創下歷史新高,就業面臨更加嚴峻的形勢。
就業難的另一個側面是,中國的家政服務平台「58到家」的一份報告稱,該平台上的勞動者呈現高學歷和年輕化趨勢,其中本科及以上高校畢業生人數是2023年的4.2倍。
對於這些挑戰,麥格理集團(Macquarie Group)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胡偉俊(Larry Hu)分析,在2020年底,中國的增長模式發生了轉變。在新模式下,政策制定者依靠強勁的「出口+製造業」來抵消疲軟的「房地產+消費」,該模式幫助中國化解了房地產泡沫,同時又沒有造成嚴重的經濟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