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暢觀點:懷舊時代的中國人,新時代從何而來?

2024-12-28 05:50

? 人氣

鄧小平自八十年代開始實施了改革開放政策,讓中國逐漸步入了國際社會的現代化潮流之中。(資料照,Pixabay)

鄧小平自八十年代開始實施了改革開放政策,讓中國逐漸步入了國際社會的現代化潮流之中。(資料照,Pixabay)

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裡,經濟的不景氣加上政治結構的紊亂成為當下中國人最為關注的問題。起初,許多人都只是關注自己的經濟狀況如何,但這樣的注意力隨著近幾個月的經濟發展趨勢逐漸轉變為對社會的質疑與思考。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儘管如此,用「舊式輿論思維」來轉移社會注意力的手段已經顯得失靈,包括對一些社會事件進行淡化處理,這樣的舉動起到的效果卻微乎其微。

在中國,「輿論」或多或少會影響政經政策的走向。通常,中國股市的大幅增長之後,對許多中國人來說意味著「消費信心和未來預期」的增加。可當人們回過頭發現,這樣的「奇特現象」不過是「曇花一現」。其中,不乏一些剛剛工作的年輕人和處於中等收入陷阱的中年人。

在中國官方媒體的許多報導中,不少年輕人被短暫的經濟良好勢頭沖昏了頭腦,甚至不惜搭上個人信用來「貸款炒股」。

漸漸地,越來越多的人發現,股市與經濟狀況似乎並不能傳遞完美的經濟信號,越來越多的人不再相信股市的傳奇。與此伴隨的是,在社會管控規定趨於愈發嚴苛之際,許多人感嘆「新時代的餘暉」與我無關。

從經濟制度到社會開放度的改變,再到經歷了新冠疫情三年的折磨後,中國人開始發覺為何自己的日子比以往更加困難?

我發現,在中國社交媒體「抖音」上的許多短視頻中,許多年輕人開始憧憬和回憶「舊時代的中國社會」。有些人在評論區裡提到「那個時候的中國每個人都煥發著一種精氣神」,與如今「朝氣蓬勃的老年人、恍恍惚惚的中年人、暗淡無光的年輕人」形成鮮明的對比。中國官媒在此之前「將北京變北平」的輿論事件歸咎於對「舊社會、舊制度、舊思維」的批判,這起事件源於一位中國網民在小紅書上發布了一則「故宮下雪」的風景照,並配文提到「要是北平多好啊」。

在中國處於經濟信號與社會情緒最為低迷的時間點上,人們似乎都在尋找來自生活的情緒宣洩。

社會情緒的波蕩起伏,我認為是反映中國人對於政治態度最好的寫照。這裡套用賈樟柯的一句話:「不能因為整個時代奔跑向前,就忘了那些被時代撞到的人。」鄧小平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實施了改革開放政策,讓中國逐漸步入了世界浩浩蕩蕩的潮流之中,無數的中國人隨即打開了對於世界的思考與認知。但是,伴隨四十年的改革開放政策似乎並不能夠讓中國完全展現在世界舞台上,海外的中國人開始發覺「中國與世界突然變得格格不入」。

尤其是在近十年的時間裡,許多中國人感嘆,一個黃金時代的過去與遙不可及的「新時代的餘暉」變得如此陌生。

這其中換來的是,「躺也躺不贏、捲也捲不平、擺爛也擺不過」的所謂「新時代」,每個人都被一種莫名的「遊戲規則」所裹挾向前,身上的擔子不是越來越輕,而是越來越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