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劃法的修訂引發民眾的高度關切,也掀起政壇的大波瀾,但是當我們靜下心來看事件本身,卻覺得其中有諸多的刻意政治操作的痕跡,尤其現在回頭看整個表決的過程,如果說這次財劃法的修訂是政壇照妖鏡,應該也不為過。
其實這次財劃法的修訂本來就是賴清德總統在當市長時的主張,現在換了位子後有不同的思維,我們是可以理解,但是整個事件引起這麼大政治波瀾,甚至可能造成更極端的社會對立,賴總統卻可以當個隱形人,就有點說不過去了,畢竟這攸關一個政治人物的誠信與政治價值觀,如果總統連最基本的態度都沒有,我們要如何看待其他的政治人物呢?
至於執政黨的立法委員在這個修正案上的態度更應該被檢討,姑且不論邱議瑩委員的作法是否該被指責,但是民進黨委員在青鳥聚集的時候就大聲爭取,曲終人散之後就換了一種生活方式,恐怕也很難自圓其說
其實說穿了,這次財劃法的修訂案是在執政黨默許下的政治產物,因為中央政府而言表面上當然是少了三千多億的可運用資金,但是只要隱藏性的預算沒有被曝光,加上國內近年來所溢收的稅金,要填補這一個資金的缺口應該是綽綽有餘,更何況民主國家中執政與在野的輪替本來就是稀鬆平常,當那一天角色互換時,誰是真正的獲利者還真的說不定
所以我們在財劃法的修訂過程看到的是一場政治劇,每個人都把該表現的嶄露無遺,而在一個彼此都有默契的結局中做一個圓滿的收尾,只是讓一些盲目的支持者不知為誰而戰與為何而戰了
不過我們認為,大家應該看清這一齣的政壇照妖鏡劇本,誰是真正為國家在把關,誰是在政治舞台前虛晃一招,下次在選舉時可以看清楚,千萬不要一次又一次的被政客所欺騙,否則我們的國家不僅會虛耗在政治鬥爭中,真正為國家把關的人反而可能還會被批判,那還有公理嗎?
*作者為大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