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所言是否屬實?北檢如果真的不知道「數位鑑識」,可以交付本人資管團隊協助,一定可以揭示公正的答案。
柯文哲保釋,在接押庭最重要的關鍵,就是北檢查扣的USB行動碟,內存1個 EXCEL檔案,其中有1筆「日期2022/11/1-姓名小沈-數字 1500-公司-用途-經理人沈慶京」記錄。審判長盤問這筆記錄是怎麼回事,柯說這個檔案不是他做的、也不知誰做的。
北檢押了柯文哲4個月,也沒有證明是柯做的,證實2個可能:第一、北檢缺乏科技辦案知識,對於「數位足跡」與各種資訊鑑識能力不足。第二、北檢已經查過「數位足跡」了,無法證明為柯所做,故意違法隱瞞事實,企圖構陷柯文哲。
類同事件,柯文哲遇到賴清德、蔡英文遇到馬英九,結果完全相反。
另外,在柯文哲保釋的同時,大家目光集中時,高安國將軍卻已「消失」1周,然後傳出被羈押禁見。連《中央社》的報導只有短短2段,不知道逮捕原因,甚至不知道是誰在逮捕。從形式上觀之,難道我國不知何時已經悄悄向集權國家看齊,出現秘密警察機關,可以秘密逮捕人民了嗎?是哪個殖民政府復活了?還是哪個秦城監獄在臺灣出現代理人了?
不必「奉命寫小說」●「數位鑑識」可喚初心
不必諱言,北檢曾經配合特定政商媒利益集團,利用法律灰色邊緣,侵害與集團有利益衝突的人民。也有個別檢察官,仗著背後利益集團的勢力,自己也開外賣,配合詐騙集團勒索善良人民的記錄。
北檢看到眾多指責,若認為只是少數長官指使,不是全體濫權,心中不會快樂。評論者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好像變成吠火車的狗,對北檢毫無幫助,也是十分浪費生命。
北檢如果永遠自甘隨附,在外界不斷指責的負面氛圍中,品質將難進步,正義不能伸張。
但我們也注意到,檢方也曾經出現過司法改革的行動者黃世銘總長,知道「正己」取得人民信任是第一要務,改革要從自己始,所以偵辦了多名人人知道,貪腐超過20年,但人人各自外賣的高階司法官,也曾經創造一段期間內司法的清明。
檢察圈中一定仍然存在抱有正義初心者,我們必須要正面鼓勵重燃暗藏的薪火,再現司法改革的熱情。
現代管理、經濟、政治、社會學,均逐漸發現,追求改革不能純理想主義,必須先面對人性。檢察官人在江湖,不免受到各種勢力牽絆,不得不為五斗米折腰,尤其看到黃世銘總長奮力改革,反而被利益集團反打羞辱,出發為「取義」,結果變「捨身」,不可能不膽怯。所以,我們擔任法扶觀察20餘年,看見正派的檢察官最多的就是獨善其身。
幸而數位科技進步,新一代AI 興起,像柯文哲此案,有心的檢察官必須自覺,有理由不必「奉命寫小說」,而可表達以「數位足跡」作為科學證據,獲得公正答案。如果願意廣泛採納各種「數位鑑識」與「生物鑑識」更可以免於人性因素,解決更多大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