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大,造成地方財政吃緊,地方政府藉著警察跨區抓捕民營企業主以創造收入,此舉被形容為「遠洋捕撈」。根據《金融時報》12月30日報導〈北京尋求遏制對中國高管的「整肅」拘留〉,光是2024年就有80多家上市公司高管遭跨省抓補。分析人士表示,上市公司高管被大量拘留,與地方政府財政狀況惡化有關。
陸媒《第一財經》報導,近期中國部分地方政府的司法機關違法違規異地逮捕民營企業家,查封、凍結企業和個人財產的趨利性執法情況頻頻發生。中國國家發改委主任鄭柵潔日前要求嚴格禁止異地執法、趨利性執法。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表示,將著力監督、糾正違法查扣凍結財產,特別是異地趨利性執法司法問題。
《金融時報》報導,比對文件資料發現,2024年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中,總計有82家企業的高管,因異地執法被拘留。有些拘留似乎幾乎沒有法律依據,許多情況是遭到「遠洋捕撈」。分析人士表示,上市公司高管被大量拘留可能與地方政府財政狀況惡化有關,由於房地產危機,地方政府的賣地收入大幅下滑,這場危機也拖慢中國的經濟成長。
廣東省成為異地執法的首要目標,傳出廣州2023年以來近萬間企業遭遇異地執法,其中大部分是民企。曾經年收入數十億人民幣的壹健康集團,就被河南公安以涉詐騙為由「遠洋捕撈」,瀕臨破產,無法在香港上市。
一位北京企業家表示,拘留行動對企業創辦人造成恐懼氛圍,「當你認識那些被拘留的人時,你就會感到害怕」;有一位匿名的中國投資者說,「我朋友們正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
對於中國地方政府「異地執法」撈錢行徑,陸委會11月曾發文示警,中國部分地方政府債台高築、財務吃緊,為解決財政不足問題,透過公安機關跨省市「異地執法」,以詐騙等理由凍結企業資金或罰款,用以逐利,此種巧立名目對他省市私營企業強取豪奪的手段,宛如漁民「遠洋捕撈」。
陸委會提醒台商,中國經濟前景恐難樂觀,投資環境愈趨嚴峻,赴陸投資務必審慎評估風險,以免血本無歸。對於陸委會指地方政府透過詐騙凍結企業資金或罰款一事,國台辦則回應,「這種說法完全是無中生有,是民進黨當局抹黑大陸的慣用伎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