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孟加拉,民主問責制則在街頭實行。1月孟國舉行國會大選,選舉期間,反對派的示威遊行受到警方暴力鎮壓,結果現任總理哈希納(Sheikh Hasina)領導的孟加拉人民聯盟(AL)繼續執政,哈希納也連任總理,進入第五屆任期。僅僅過了數個月,大學生發起的公職配額示威,延燒成規模更大的改革運動,抗議哈希納執政損害民主。最終哈希納辭職下台,並逃離了孟加拉。臨時政府由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Muhammad Yunus)領導,目標進行民主改革,從零開始重建國家機關。
康乃爾大學2024年的全球民主報告主張,對於民主的挑戰,最佳回應是更多的民主,指出在現有制度下,更多的公民參與及更全面的代表性非常重要。而在委內瑞拉,總統馬杜洛(Nicolás Maduro)自2013年上任起,國家就面臨經濟與通膨危機,但選務當局仍宣布馬杜洛贏得今年7月底的總統大選。馬杜洛未曾公布投票數據且鎮壓反對派領袖,引發國內示威浪潮,國際輿論也質疑他操弄選舉,交好的巴西和哥倫比亞拒絕承認選舉結果,他也堅持不下台,深深傷害總統權威。《衛報》評論,充滿爭議的選舉後,委內瑞拉公眾抗議無法達到訴求,長遠來看,「選舉被竊取的可能性」可能會削弱選舉的合法性。
選民對民主期望降低 恐轉向強勢專制尋求「解藥」
如果要舉出2024年全球選舉的特點,除了公眾示威,對於民主的消極態度也引人關注。美國近半的選民表示,民主制度並不能有效代表一般人,民調也顯示,在超過30個非洲國家,對於民主的支持正在衰減。墨爾本大學(University of Melbourne)亞洲研究院主任哈迪茲(Vedi Hadiz)認為,當人們說他們已經放棄民主時,代表他們的期望低於民主可以帶來的成果。
印尼2月舉行總統大選,過去涉及侵害人權的普拉伯沃.蘇比安托(Prabowo Subianto)勝選,他的副手吉伯朗(Gibran Rakabuming Raka)是即將卸任的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的長子。普拉伯沃的對手稱這場選舉受到遭弄,選制相關規定對普拉伯沃陣營有利,佐科威也被指控為了延續影響力而干預選舉,但印尼憲法法院駁回這些異議。
哈迪茲表示雖然大部分印尼人認同民主發展不錯,「但如果深入檢視,他們也會說,民主並沒有改善財富、機會分配不均等問題,也沒有實質保護一般人的權益。」他說,由於可參考的民主範例愈來愈少,在亞洲當一個民主運動者從未如此困難,而隨著右翼民粹崛起、反移民聲浪增加、福利國家衰落,西方主要的民主政體都經歷了民主倒退。而面臨這樣的景況,專制勢力可能會轉向「強勢領袖」作為民主弊端的「解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