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立法院關於《就業服務法》修正案,放寬80歲以上長輩及70至79歲癌症二期以上患者申請外籍看護之巴氏量表評估限制案,引發社會各界關注。過往台灣長照政策多著重於失能者照顧需求,但對於預防照顧投入卻相對有限。從長照永續發展及資源配置角度觀之,針對預防照顧投資討論就愈顯重要。預防及延緩失能不再只是長期照顧,而是每個人邁向老化日常生活。
有效的預防照顧措施可降低失能風險,減少後續醫療及照顧負擔。若能早期介入預防照顧措施,可延緩長輩功能退化,降低重度失能機會。進言之,若未來長照政策更積極投入預防照顧價值,預期將帶來更長程社會效益。台灣站在長照發展十字路口,應更著重討論如何擴大預防照顧範疇,並將之視為具社會投資效益政策發展方向。
預防照顧不僅能改善長輩生活,長遠來看也能逐步緩解人力缺口。照顧重度失能長輩所需醫療及人力遠高於一般長輩,若及早投入預防照顧,可有效延緩失能程度,還能提升長輩生活品質,降低整體社會照顧負擔。目前台灣照顧人力需求持續攀升,若無法有效控制重度失能人口成長速度,將面臨更嚴峻照顧人力荒,預防照顧可紓解專業照顧人力短缺情況。
未來,預防照顧政策應朝向制度化及普及化方向發展,將預防照顧納入給付範圍。可行作法包含建立預防照顧評估指標,結合醫療、護理、復健及社會工作等領域,運用跨專業規劃合適服務計畫。其次,不僅是社區照顧體系,預防照顧可更進一步深入家庭,包含更積極的環境改善、技能培訓等資源,強化家庭照顧功能,促進世代互動,減輕整體照顧負荷。
2025年,台灣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應更積極布局預防照顧體系,以有效因應持續成長的照顧需求。綜觀國際經驗,日、德等高齡化程度較深國家,已將預防照顧列為長照政策發展重心。目前放寬巴氏量表評估限制或可暫緩照顧壓力,還需觀察後續跨國勞動市場變動情況,但長遠解方仍在如何建立完善預防照顧制度。唯有每個人好好照顧自己,方能真正達成在地老化長照願景。
*作者為吳鳳科大助理教授、從事社工及長照教學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