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多位政治人物都是涉及貪瀆弊案中箭落馬,其實在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過程,此種情事不分民族、國家、社會與政治體制,幾乎都是稀鬆平常普遍現象;儘管依據客觀環境條件,手段與過程會有所不同,但整個發展變化軌跡確有其共通性。
有些弊案確實是罪證確鑿,沒有任何否認空間;不過也有很多所謂弊案,到頭來發現都是政治鬥爭經過包裝,存心透過司法手段來毀壞政治對手個人形象與社會清譽,以便顛覆其群眾基礎。
當司法案件具有高度政治意涵,總是會被人懷疑甚至指控當權者介入與干預司法過程,甚至是認為當權者強勢指導辦案,希望藉由司法調查與審判將政治對手鬥臭鬥垮,讓其無法威脅主政者所掌控權力架構。
審人者人恆審之,斷人者人亦斷之;因此司法機關在偵辦、調查、拘捕、起訴與審理過程中,每個環節都是在考驗社會信任與司法權威。而當事者為維護其政治信譽與道德形象,無不使出渾身解數,運用各種資源進行對抗與反撲。
由於缺乏程序正義就無法確保實質正義,所以在整個司法過程中,各個階段都必須依據法條運作,並且司法機關絕對不能夠被社會質疑,運用特定合作對象,釋放訊息建構社會氛圍,操縱社會輿論趨向,否則最後必然會弄巧成拙遭致反噬,顛覆掉社會對司法機關原本就所存不多之信任感。
當然司法機關對外依法所必須公布各項進行司法程序所用文書資料,亦將必然受到當事者本身以及其追隨者,甚至是社會各方以及媒體輿論嚴格檢視。就政治意涵強烈之各類弊案與醜聞來說,此等文書資訊真實與可信程度,將是考驗社會信任與司法權威最重要關鍵所在。
在民主政治體制下,國家與政府領導人以及諸多地方政府首長,再加上國會議員以及地方議會民意代表,基本上都是透過全民參與之普選過程所產生;因此若是發生政治弊案,實乃無人能夠卸責之社會共業,沒有任何民眾能夠隔岸觀火,擺出事不關己態度袖手旁觀。
所以不論司法機關在過程中,不論神祕低調拘捕羈押當事者,事後遭致親友質疑後再對外公開;抑或是收押禁見與偵辦起訴過程,當事者獲得交保釋放後,還要繼續纏鬥不休,透過數度上訴堅持要將當事者還押。假若司法機關無法說出讓社會理解接受,並且在法條上站得住腳理由,自然就會讓司法權威受到挑戰,亦將讓社會信任受到傷害。
其實有兩個面向確實值得吾人思考;首先就是當事者遭受如此司法待遇後,其所能獲得聲援程度,甚至透過動員在特定場域所聚集人氣數量,在相當程度上就能代表其政治能量。對於掌權者若是希望透過司法過程,摧毀其政治信譽與道德形象,就必然會極度重視此等指標性活動。尤有甚者,還會透過民意調查機制,對比當事者支持率變化曲線,理解掌握透過司法攻防究竟能夠產生何種戰果?
其次就要嚴肅觀察與思考,當支持當事者之親信與群眾,對著執政高層或是執政黨點名叫陣,指控其操縱司法政治迫害時,能夠獲得何種回應?究竟是強力反駁此等指控,強調司法公正根本無法介入干預,抑或是根本置之不理毫無所動,笑罵任人為之,完全不去理會此等政治指控,亦不在乎被扣上操縱司法對當事者進行政治迫害帽子?仔細想想就會讓人不寒而慄。
其實筆者本身是研究戰略、國際政治與國家安全,講起來未見得能夠真正透徹理解國內司法手段與權力政治運作奧妙所在;但掌權者老是將民主自由掛在嘴邊,認為其為維護國家安全最關鍵本錢,亦是對抗戰略環境外部壓力最重要法寶;但卻看起來未能注意到整體社會脈動翻騰變化。
但是說實在話,假若不理解民主政治真諦就在法治,社會信任才是最重要基礎,就國家安全戰略算計來說,其實算是相當不及格。雙少數權力架構下,若還是擺出倨傲態度,無視社會大眾情緒發展動向,確實是讓人相當擔心。
*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