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壽險巨人CEO倒下啟示錄
2024年12月初,美國聯合健康集團(United Healthcare)執行長布萊恩‧湯普森(Brian Thompson)在紐約市的一場公開活動中遭槍擊身亡,這一事件震驚了全球商業與醫療保險領域。警方調查顯示,襲擊者留下的彈殼上刻有字樣如「延遲」(Delay)、「拒絕」(Deny)和「罷免」(Depose),明顯針對保險行業的理賠問題,引發對美國商業醫療保險系統的廣泛反思。湯普森遇害,顯示出保險產業中深層的信任危機和民眾情緒的爆發點。美國的醫療保險高度市場化,導致許多保戶面臨高額醫療費用和理賠申請被拒的情況,這種不滿長期積累並在此次極端事件中被引爆。社群媒體上,部分民眾紛紛分享被保險公司拒絕理賠的經歷,甚至對湯普森的死表示冷漠或嘲諷,進一步凸顯了保險產業形象的脆弱性。
事件的發展還牽涉到商業醫療保險的核心運作模式。批評者認為,保險公司以盈利為主要導向,常採用延遲、拒絕賠付或利用排除條款規避責任的策略,造成理賠過程的透明度和公平性不足。此事件不僅影響了聯合健康集團的聲譽,也給全球醫療保險產業敲響警鐘。聯合健康集團的新執行長隨後發表聲明譴責暴力行為,並呼籲產業改善理賠流程、提高透明度,以重建公眾信任。此事件也促使各界重新審視商業醫療保險系統在公共健康保障中的角色,尤其是在契約公平與社會責任方面的表現。
對台灣而言,此事件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教訓,即商業醫療保險在提升醫療保障水準時,需避免因不公平的理賠機制或過於市場化的操作引發公眾的不滿情緒。如何平衡盈利與公益,並確保契約公平,將成為未來商業保險發展的重要課題。台灣以健保制度聞名,其覆蓋面廣,醫療費用低廉。然而,隨著超高齡化和醫療支出的快速成長,健保財務壓力日益嚴峻,許多專家建議引入商業醫療保險作為第二層保障,以分擔高額醫療費用並提高對個別化需求的服務水準。然而,商業醫療保險作為第二層保障面臨諸多挑戰,首先是契約公平的基礎不穩,商業保險的理賠爭議在全球普遍存在,無論是資訊不對稱、繁瑣的理賠流程,還是排除條款的過度設置,這些問題若未妥善解決,可能導致民眾對商業保險的不信任,進而影響其作為第二層健保的推行效果。其次是社會公平性議題,若商業醫療保險成為第二層保障,低收入族群可能無力負擔額外保費,反而拉大醫療資源使用的差距,這與台灣健保「全民共享」的初衷背道而馳。此外,產業風險與系統監管也不可忽視,商業保險公司的盈利導向可能與健保的公益性產生矛盾,若缺乏有效監管配套,保險公司可能通過複雜條款和「選擇性承保」來降低賠付風險,排擠高風險族群,進一步削弱保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