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可恨的鬥爭,可憐了人民

2025-01-08 05:40

? 人氣

作者認為, 朝野本來就會因為位置不同,而發生衝突。當家者的首要任務,應是負責「溝通」與「調和」。(資料照,蔡親傑攝)

作者認為, 朝野本來就會因為位置不同,而發生衝突。當家者的首要任務,應是負責「溝通」與「調和」。(資料照,蔡親傑攝)

《財劃法》距首次修法已超過25年,而經過多次國土規劃與劃分調整,如今中央與地方佔全國總收入比從60比40,改為75比25,且分配款大多落在六都上。這樣的條件下,地方勢必要看中央的臉色做事。只要天時、地利、「人和」下,地方官絕對不愁沒政績;但要是「人一不合」,地方將承受極大的壓力,而基隆捷運就是很好的例子(從地方0出資,再到分攤72億)。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財劃法》本應經過各界的理性評估與討論,以制定出符合當今條件的方案。然而,在當前政壇上,朝野都以政治優先的風氣下,法案推進變得不容樂觀。在愈演愈烈的政治鬥爭中,恐怕地方官*員與百姓們只能繼續承受其苦果。

由恐嚇組成的政府

自新國會與賴清德上任,台灣政壇便無安寧之日。先是由民進黨,藉由操弄反中恐懼,刺激「青鳥們」上街抗議(執政黨搞這齣?),賴清德甚至以「若政黨不接受釋憲結果,青鳥會飛出來」,來威脅在野黨服軟。後有行政院恐嚇地方與人民,稱中央不再協助地方救災、建設與各項福利。更不用說柯建銘為掩蓋自己的無能,以全面罷免來恐嚇在野黨團,最好聽話。

恐嚇政敵本身沒什麼,這種操作屬於談判中常見手段。但執政黨搭配「恐中」,以此破壞民主的制衡體系,那跟白色恐怖有何不同?上述的每一個「恐嚇」恰巧都是經過「恐中包裝」,才能不斷地洗腦支持者,在沒有合理的反對原因下,盲目地反對在野黨所提出的法案。只需以極低成本的包裝,就可以瞞混支持者。那執政黨又何須多費力氣,與在野黨討論與談判?

拋開各種疑中與掏空的猜測,這次的《財劃法》,說穿了就是執政黨話術舞台。3000億乍看之下很多,但今年行政院光撥款補助台電就兩千億,且政府超收稅金逐漸成為常態,2022年超徵近5000億、2023年超徵3671億。按照卓榮泰的說法,3000億足以癱瘓政府,那蘇貞昌與陳建仁時代,政府效率與表現不得翻倍?如果3000億影響不大,那為何關乎人命的救災,卓院長也要推鍋地方?

若執政黨真的為了政治顏面,連國人的性命都可置身事外。那真的是苦了地方與人民。

比起中央施捨,地方更要自主

因柯建銘與陳時中拋出的雙罷戰略,身為賴清德姪子—基隆議長童子瑋順勢呼籲基隆市民一同支持中央與卓院長。童子瑋表示,基隆需要更多的經費,也贊成獲得更多的資源。但除了需要地方建設,也同樣需要穩定的中央政策與合理的資源配置。

筆者與童子瑋都身處基隆地區,近年基隆推行的多數大型建設,也多有中央補助的身影。但童子瑋身為基隆議長,應該更清楚基隆的問題所在。2022年前,身為黨內大紅人的林右昌市長,得以向市民展現諸多政績,靠的就是中央補助大撒幣。身為愛將,民進黨甚至可以為了林右昌,向基隆市民保證,基隆捷運免出錢,就可以在2022年通車。儘管後來經費暴增與捷運升級,但基隆也許承擔17億。

直到2022年政黨一輪替,基隆分攤費用突然暴增53億。而升官後的林右昌前市長,卻說「沒有那種不用付錢的」。而在當時基隆的統籌分配款僅48億。連謝市長機車政策都被砲轟無法承擔的時期,基隆就要承擔53億的「捷運夢」。直至去年,捷運費用漲至72億,對於統籌分配款僅58億的基隆,遠遠不夠。

倘若按照《財劃法》劃分下,基隆統籌款將達到133億。基隆捷運也就不用完全看中央臉色,捷運也不用再延宕20年。基隆問題還只是台灣非直轄市的縮影,像這樣臉色跟著顏色跑的例子更是數不勝數。3000億不僅不會影響到中央施政能力,甚至能增加地方財政彈性。而這些錢一樣適用在人民身上,不會因為執政黨隨口一句話,中央就被癱瘓,中共就會入侵。

朝野本來就會因為位置不同,而發生衝突。當家者的首要任務,應是負責「溝通」與「調和」。但我們碰上的執政黨,卻是一個遇到事情就選擇鬥爭、恐嚇的政黨。為了政黨利益,不惜恐嚇人民、威脅在野、破壞民主精神。這樣的問題,也體現在2024年度代表字「貪」、「鬥」、「騙」。

如果未來四年,臺灣社會因為朝野問題,陷入無止盡的罷免與恐嚇的循環中,那真的就是「可恨的鬥爭,可憐了人民」

*作者為熱衷社會議題的大學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