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雅瀅觀點:剖析台電「北東缺電」話術

2025-01-13 06:40

? 人氣

基隆協和電廠四接環評,將於本月17號召開初審會(資料照,呂紹煒攝)

基隆協和電廠四接環評,將於本月17號召開初審會(資料照,呂紹煒攝)

協和四接環評在即,台電近日宣稱北部電網受天然地形區隔,北東未來僅剩和平電廠130萬瓩,供需缺口恐達470萬瓩以上。意欲利用缺電恐懼,強推現況100萬瓩的協和油電,更新擴建為260萬瓩燃氣電廠。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一、北東缺口從「50萬瓩」暴增到「470萬瓩以上」的台電話術:

我們從未忘記,2022年7月協和四接環評專四審前,台電開記者會公布算式稱:未來北東「尖峰」負載,將「成長」到600萬瓩,扣除和平電廠130萬瓩、「北西支援420萬瓩」,未來將仍有「缺口50萬瓩」。其後為強推四接,將缺口灌水超過九倍!

細究台電所提北東電網用電成長多屬未定,如北五堵國際研發新鎮計畫等,土地整合近年進度全無,用電成長預估令人質疑。況經濟部為落實賴總統「深度節能」政見,提出2027年節電206億度目標,約為協和電廠2023年發電量的9倍。落實節能,北東用電豈應暴增?

而台電曾登廣告倡議,「尖峰用電每年只佔2%時間」,若推動負載管理,比增加發電機組更經濟、更友善環境,何不在協和四接爭議中落實?

經濟部圖卡。
台電圖卡宣傳推動需量反應管理措施,因應尖峰用電。
經濟部圖卡2
民團主張推動深度節能能夠不蓋協和電廠,同時省下全國8%用電

因此,公民團體不斷質疑缺口僅50萬瓩,何需蓋260萬瓩大型火電?台電索性掩蓋北西電網支援能力。明明北西、北東有電網銜接,且政府曾以「協和除役」及「北北基桃近一千萬人用電需求」為由,推動大潭三接,豈應在大潭新增316.02萬瓩,遠超過北東近期電廠除役量的事實下,改口將北西420萬瓩支援能力當作零,將北東電網缺口灌水到為470萬瓩以上?

二、電網問題應先改善電網韌性:

再者,不計入再生能源,單就大型機組而言,北部近期已淨增加219.52萬瓩。投入大量資源甚至犧牲生態,開發的能源設施,若因電網問題無法使用,等於資源浪費。電網若有融通上限問題,應先改善電網並強化能源管理、節能,而非蓋更多火力電廠。如同解決塞車問題,應改善道路、分散車流、鼓勵共乘減少車流,而非拼命蓋停車場。

猶記得2022年9月,台電公布10年5,645億「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提出「綠能分散供電」、「電網擴充更新」、「廣增儲能設備」等多項作為,其實與公民團體倡議的「永續四能取代協和四接」方向一致。

而台電自己也曾多次主張,東區門戶計畫不是電力供應不足,而是電力送不進去,須興建松湖變電所。該變電所最後在2023年核准開工,預計2029年前完工。台電耗費巨額公帑,投入電網改善,但北東供電缺口,竟越改越大,豈不自相矛盾?況去年經濟部長才說過欲自300多公里外的菲律賓輸綠電來台;反觀北西、北東距離更近,豈可能無法提升輸電能力?

三、北東應發展自主分式散能源,而非集中式大型火電:

我國面對鄰國共軍動輒繞台威脅,長期而言應強化能源自主,而非依賴進口燃料。否則一旦輸氣中斷,將面臨能源危機。北東有豐富的地熱潛能,應將國家資源投入自主能源發展,而非重押進口天然氣。集中式大型火電,一旦電廠或輸電設施受損,將瞬間損失大量電力,戰時亦容易成為敵軍攻擊標的。反觀,再生能源、儲能等分散式電力設施,單位供電能力雖小,但難以一次大量破壞,反更具韌性。

盼台電停止散播「北東電缺電」恐懼,改以「節能、能源管理、儲能及再生能源」等永續四能,取代協和四接,讓我國的能源更加潔淨、自主、強韌。

*作者為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