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不會因為你曾經的政績好棒棒,就忘記你所幹過的壞勾當
號稱「光州屠夫」的全斗煥,他在總統任內主導了「漢江綜合開發計劃」,這項龐大的工程不僅重塑了漢江的樣貌,也讓首爾擁有了今日令人流連忘返的漢江公園,成為市民休憩的重要空間。除此之外,他還果敢地廢除了持續37年的宵禁,點燃夜生活的活力;他讓彩色電視普及化,讓色彩豐富了每個家庭的日常;他還解除了對電影產業的限制,為長期受壓抑的大眾文化,帶來了發展的曙光。他任內竭力促進韓國國內的體育發展,舉辦了韓國首次的亞運,並成功爭取到1988年的奧運主辦權。臺灣人之前喊著「好想贏韓國」的職業棒球,也是在他任內開始推動的政績。即便任期之初面臨到了第二次石油危機,但他依然讓韓國保持高經濟成長率,並推動電子與半導體產業的發展,為韓國日後成為IT強國奠定了堅實基石。然而,在歷史的洪流中,有些事件猶如深埋於心靈之底的烈焰,無論歲月如何流逝,永遠燙人。
即便全斗煥在總統任內,有著不少令人激賞的政績,但是韓國人民不會忘記,他是靠著不法政變而奪得權力,而他對民主化運動的鎮壓,狠狠地讓無數同胞的生命,在動盪中戛然而止。韓國對於轉型正義的實踐,不會因為你曾經有過什麼好的政績,也不會因為你延續了經濟的高度發展,而放棄追尋。該承擔的、該負起的政治責任,韓國人追究到底。這本書將那段屬於光州人民的血與淚、怒與怨,轉化為文字的生命,展現了在專制壓迫下,對民主的吶喊與對真相的執著。書籍中的一字一句,呼訴著過去數十年來真相被扭曲、抗爭被抹黑的沉重事實。彷彿刻意在歷史的傷口上,撒下鹽與藥:既喚醒舊痛,又試圖讓傷痕結痂,癒合得更加堅實。
可以想像,出版這本書過程的艱難,不僅因為資料浩繁,更因為歷史本身的沉重,要求著最大限度的真相。而這份看待史實的態度,正是光州人民對於歷史與未來的共同承諾。作者之一的黃晳暎,直視著光州的悲劇,將自己對這段歷史的牽絆,描述得深刻且動人。他不僅僅是一名紀錄者,更是見證者、參與者,甚至是這段抗爭精神的傳遞者。他以犧牲和無懼的姿態,承擔起記錄那場歷史的重任,為我們展現了一種文學與歷史交織的力量。
地域情結有多「地獄」?不給你點教訓當我是空氣!
韓國全羅道與慶尚道間的地域情結,源自於古代百濟與新羅的對立。自1961年朴正熙發動政變掌握政權以降,韓國政治與經濟資源主要由慶尚道出身的勢力掌控,他們長期優先建設家鄉,導致全羅道在工業發展上明顯落後,區域差距日益擴大。1980年,當鎮壓部隊來到光州之際,光州居民間充滿各種臆測:「這些特戰部隊的軍人好像來自慶尚道……」「聽說就算殺光全羅道的人民也沒關係?」這種言論的廣泛傳播,反映了地域情結對韓國社會的潛在影響。在抗爭第3天,光州民眾即要求當局說清楚:「部署在光州的軍隊是不是只來自慶尚道,還有,這些軍隊是不是存心殺光光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