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亮點」變「弱點」─郭智輝誰找的?

2025-01-18 07:20

? 人氣

話不會講、頻頻失言,如果能作點實事、好事也罷,但郭上任已8個月,卻似乎連經濟部長的「核心業務與價值」都搞不清楚。以郭一再推的「境外關內」、赴海外(如日本等)設點甚至設科學園區)為台商服務、協助台廠供應鏈落地海外….等,都被視為郭的政策重點,在其年終記者會上也被一提再提。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順著郭的邏輯一路思考、走下去,或許是覺得政府協助廠商、企業乃天經地義、份所當為;但跳開此思維方式,回到經濟部(或是說政府)的初衷,再回顧過去70多年歷代經濟部的政策作為,你會發現,郭的政策錯誤且荒謬絕頂。

每任政府、部長憚精竭慮、構思政策,主軸一定是「改善台灣投資環境」,讓企業在台作更多投資,用最通俗的說法就是要廠商「根留台灣」。但郭的政策儼然就是要協助企業「根移海外」,一家護國神山台積電出去海外投資設廠了,他要「協助」相關的供應鏈也移轉出去。

這位經濟部長的腦袋是被門夾了?還是被驢踼了?

更進一步看,政府(與經濟部)服務與謀利的對象當然是全民,而非特定企業、廠商。改善投資環境、根留台灣成為不變的主軸當然有其道理,因為這樣無論是經濟增長、就業機會、投資的外溢效益,都會留在國內,讓全民受惠受益。

企業如果赴海外投資設廠可賺N倍錢,可以「祝福他」但不必協助他,因為企業獲利倍增最大受惠者就是股東、資本家,不是台灣民眾。70年代台灣的產業轉型與升級年代,原本許多勞力密集的產業、企業已難在台生存而必須出走時,政府作的幾件事,一個是改善投資環境、希望留下更多企業;再一個是全力推動國內的產業轉型與升級、提高附加價值。最後是對實在留不下的產業與企業,政府頂多(透過公會等)提供更多資訊供其參考的選擇。

郭智輝顯然連其間的差別與分寸都搞不清楚,如郭智輝這般熱衷、努力協助企業「根移海外」的經濟部長,確實是前所未見、奇葩之極。至於領導力就「更不在話下」了,一位「次長跑光光」部長、最後「獨撐大局」,領導力也是讓人側目了。雖然來自企業,但反而「僚氣深重」、「公文轉來轉去」,讓總裁部長變「找不到部長」,企業要反映「連杯冷泡茶都無法觸及」,較之先前一輩子在官僚體系的部長還不如。

最後,問一聲賴政府,如此這般既不會講話、更不會作事的部長,那裡尋來的?賴政府與民進黨滿意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