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先生也表示,核心問題指的就是芬太尼、台灣和人權及在非洲國家的角逐,中國不希望被美國打壓,相反美國也應該歡迎中國重回世界舞台。
在此之前,被西方觀察家討論的「東升西降」論在中國經濟的實際表現上完全是另外一種狀態,在面對中國經濟逐漸走向低迷和青年失業率上升的現實,並沒有撼動中國最高決策層來改變這一思路,相反則是採取越來越嚴格的手段對內壓縮,致使許多政策出現不同程度的倒退。
來自中國知名財經分析部落客「 宏觀邊際MacroMargin」受訪時認為,在未來中美角逐中, 對中方不利會更多,並在貿易、地緣、科技等多方面會偏緊。
中國官媒《新京報》在川普當選後發布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川普2.0時期中美競爭或加劇」,文章稱「拜登離任之際,中美之間仍有一些摩擦未得到解決。」
在台灣問題上,北京認為:「川普可能會要求台灣購買美國武器、增加對美投資」。這樣的看法在川普競選期間就台灣問題發表看法時,明令要求賴政府向美國繳納一定數額的「保護費」,這在當時引發北京高層的強烈不滿。
對於,川普政府時期有關「台海爆發戰爭衝突」的問題,北京官派學者認為「川普可能不會作出更明確的表態」。
美國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印太計畫主任葛來儀此前在接受香港《南華早報》採訪時表示「川普可能從第一個總統任期吸取了教訓,他重返白宮後,不太可能主動利用台灣作為談判籌碼」。葛來儀表示,川普2016年第一次當選美國總統後,他最初試圖利用台灣來獲得對北京的影響力。在接到時任總統蔡英文的賀電後,川普質疑美國是否應該繼續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川普接受美媒採訪時說,「我不知道為什麼我們必須受一個中國政策的約束,除非我們與中國就貿易等其他事情達成協議。」
顯然,川普不希望只是用台灣問題與中共作為談判的籌碼,或許其他問題的妥善處理,更有利於推動這個被中共認為是核心利益的解決。
隨著中國在台灣問題上越來越顯得焦灼之際,川普上台或許會是影響美中台三方關係最為關鍵的一個時期。中國在近期公佈本年度徵兵計劃,徵兵本身是一個優先處理事件,但是北京有意將兵源總量持續擴大,也意味著未來在現代戰場上中國不會處於被動地位。
「武力犯台」被認為是北京一直採取的主動行為之一,至少川普也明白習近平在台灣問題上的考量,包括一些會引發的經濟與外交制裁。從過去數月間的中共軍事高層反腐敗動態來看,實際上決策層對軍隊並不是十分放心,由於腐敗問題是困擾中共軍隊作戰能力的根本,但是對於一向以反腐為鐵腕的中共領導人看來,這是一個十分容易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