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那個時候,民進黨就打定主意,要用龐大的行政權「輾壓」立法權,讓所有人都知道,即使「雙少」但台灣政治還是民進黨說了算。民進黨這打算也不能說有什麼不對,尤其是李登輝時代的修憲,儘管當時國民黨全面執政,但李登輝對於國民黨的地方人物還是戒心十足,但這些人又在國會中握有相當的實權,因此拔掉許多國會擁有的權力──像是國會對於行政院長的同意權。當初李登輝是怕那些靠自己而非靠國民黨選上的國會議員,集結起來和在野黨合作,威脅中央「說了算」的權威,這可能讓李登輝的中央執政團隊被「綁架」,讓這些國會議員予取予求。
2025年朝野仍會繼續「硬對抗」
這種被閹割的立法權,根本缺乏實際監督制衡行政權的力量。這也就是為什麼馬英九執政時候的民進黨,以及這屆國會的國民黨和民眾黨要力推「國會改革」,只有恢復國會被閹割掉的權力,立法權才有真正的能力「監督」行政權──能真正成為台灣政治「說了算」的力量。只是民進黨「不要鳥在野黨」的計算沒錯,在台灣行政權的力量還是足夠龐大讓司法權為行政權服務,直接判那些國會「復權」法案違憲。
政論家郭正亮評論賴清德上任後,屢屢和國會多數打「零和」的割喉戰,郭正亮舉川普上任後用行政命令改變許多美國政策方向當例子,感嘆民主制度下,就等自己拿回優勢再改回自己要的政策方向就好,何必搞到這樣劍拔奴張。不過台灣和美國的政治結構、社會習慣畢竟大不相同,當然更關鍵的因素是每個權力者都是獨立的個體,或許民進黨未來鐵定還會在贏回國會多數席次,但到時候當總統的未必是賴清德了,對於賴清德來說,現下他就是有「說了不算」的危機,當然得要著手排除啊!
在這回預算案大戰後,台灣民眾恐怕頭一次體會憲政上「行政機構只是負責執行立法機關構築的施政藍圖」這件事,畢竟過去兩黨完全執政的時代,大家對於立法院的認知本來就是行政院的立法局,這會不會讓更多利益團體發現「不是總統說了就算」,變更「拜託」對象我們不知道,不過可以確定的是,賴清德政府絕對不會放棄「我說了算」,2025年台灣政壇恐怕還是看不到朝野坐下來好好「喬」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