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憐憫底層,但不想成為他們......台大教授談「民粹」殺人:社會需要人墊底

2018-10-08 15:28

? 人氣

「此人沒有教化可能性?」2018台灣死刑判決研討會,台灣大學法律系教授李茂生。(甘岱民攝)

「此人沒有教化可能性?」2018台灣死刑判決研討會,台灣大學法律系教授李茂生。(甘岱民攝)

「任何一個犯罪人都有他的理由,每個理由都會讓人掉眼淚,你縱然有選擇,但你選擇不去相信這些事情……」為何一個人犯罪,很少人願意想背後的為什麼?吸毒死刑、酒駕死刑、殺人者死,每當案件發生媒體就是一片「死刑」呼聲,判決不服期待的法官便成了「恐龍」,而7日上午死刑判決研討會,台大法律系教授李茂生便談論這股「民粹」如何形成、又如何影響了法官的判決。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法官量刑到底要不要符合「民意」,李茂生說,首先應思考何謂「民意」。「民粹」二字現在聽來就是不講理的、情緒化的,然而最初的民粹主義係針對貴族統治、民眾崛起、想當國家的的主人而產生,「我們會去要求統治者尊重民眾的意見,以民為本去執行政治的事項,而這種以民眾為本,就叫『民粹』。」

為何現代「民粹」高漲?李茂生說問題出在:「某種程度我說我是國家的主人,但在整個社會運轉、我漸漸喪失我的權能、無法決定自己的人生、處處掣肘、無法實現自我,當某種不安感很強烈碰觸到內心時,就會有情緒反應、會有連鎖關係……連鎖下去就是反智主義反專家想法,不管對方怎麼想說服你、提出多少理由與數據,我就是不贊同你意見,這就是現在的民粹主義。」

20181007-「此人沒有教化可能性?」2018台灣死刑判決研討會,台灣大學法律系教授李茂生。(甘岱民攝)
「此人沒有教化可能性?」2018台灣死刑判決研討會,台灣大學法律系教授李茂生。(甘岱民攝)

在這社會上活著,每個人都害怕「掉下去」。在一個規矩越來越多的社會,「每犯一次錯就貼個標籤,像積點數,點數積夠就是往下沉淪的一條線」,因此人們不得不戰戰兢兢按照所謂「社會常規」走。

人確實是隨時可能掉下去的,李茂生說這社會絕不是「M型社會」,大部份的人都是一路往下,一步步從最頂尖一直往下滑,「往上爬沒那麼簡單,你往上爬可能會碰到逃漏稅的問題啊什麼的,你的精神會感到很大的不安……」此時若再加上媒體推波助瀾,「民粹」就成了必然,這種高壓緊張的生活,讓人們不再去思考底層者的「為什麼」。

關於媒體報導,李茂生以酒駕為例。事實是諸多酒駕案件都發生在東部山區,「騎車騎一騎在山區睡著,醒來就被警察抓,為何會這樣,就是找不到工作心裡、煩悶又沒有大眾交通工具,到朋友家喝喝酒、山區睡覺,醒來就到監獄裡去了……」台北市酒駕案件少,李茂生推測是因代駕盛行,少了許多酒後仍要開車騎車的狀況。

媒體不會告訴你這些背後因素,只會說酒駕一定是富二代、被撞死一定是孝子、至於孝子撞死富二代的事情當然不會出現在媒體版面上,李茂生嘆:「社會又沒給你什麼,整天在報社會違規違規什麼的,你會感到不安全的感覺……」

李茂生:媒體助燃不安的社會

「媒體整天在渲染。」李茂生說。台灣治安已是世界前幾名、只差日本一點,但台灣人每天打開電視不是殺人放火就是車禍,對此李茂生曾好奇問過媒體為什麼,對方回:「我們就只有那一點點錢啊,我們養不起真正深入問題、研究事情怎麼發生的記者!」

本篇文章共 4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80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孟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