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大戰略》作者洪清源教授,是擅長亞洲與東南亞現代外交史的學者,並且著作等身。如有關注台灣出版的東南亞研究著作,想必對洪教授討論後冷戰時代東南亞國際關係的《東南亞的當代新秩序》(八旗出版)一書並不陌生。這一本《新加坡大戰略》則是結合洪教授所關注的另一課題:李光耀與新加坡,討論新加坡建國至今的外交、國防、民防與經濟建設,以及新加坡政治菁英如何思考這些事情。更有趣的是,此書雖從政治學的大戰略思維切入,但又跳脫政治學的質性研究方法,改由史學方法進行研究。這也反映新加坡的政治學研究強調史學方法的性質。
雖然《新加坡大戰略》是學術書籍,但是並無任何艱深拗口的專業詞彙。一般大眾可輕鬆跟隨作者所說的故事,看見新加坡政治菁英們如何思考新加坡的國家利益,並解決各種相關的外交、國防、民防與經濟事務。因此,這本書不但適合學者閱讀,更適合想要了解新加坡的一般讀者閱讀;更加重要的是,這是一本台灣人必須閱讀的書。
為何台灣人要閱讀這本書?因為台灣現今所面對一些問題,剛好新加坡也曾遭遇過。因此台灣可參考新加坡的經驗,找出自己的解決方案。新加坡和台灣有類似的地理環境和位置。新台兩國的近鄰不但相對強大且都不懷好意。建國初期,印尼反對馬來西亞成立,並曾出兵攻擊新加坡。即使新加坡隨後退出馬來西亞並獨立建國,印尼仍對新加坡不友善。馬來西亞雖然相對友好,但軍事上有所提防。此外,新加坡必須面對冷戰雙方陣營,並避免倒向其中一方(但在必要時必須堅守底線),以避免成為大國的眼中釘(但偏向自由陣營)。同時,新加坡雖然是全球貿易的重要節點,但是缺乏腹地無法自給自足。在如此惡劣的情況下,新加坡要如何生存下來?並且如何不被強鄰強國們欺負?比對台灣今天的情況,這不只是新加坡要面對的問題,更是台灣的問題。馬凱碩專文:大國與小國打交道時,永遠把自身利益置於原則之上更多文章
雖然情況惡劣,但是新加坡依靠外交、國防、民防和經濟手段,成為獨當一面的小強國。新加坡非常清楚自己很小,因此在外交上和鄰國打好關係,並採取不結盟政策,也厚植軍力並大力發展經濟。讓周圍的國家不願與新加坡為敵,並成為世界經濟和大國們需要仰賴與往來的對象。新加坡不但是全球貿易節點,近年來不但繼續積極發展精密工業——如飛機引擎和半導體,更大力發展AI產業。新加坡透過經濟合作,把自己的繁榮輸出至與新加坡鄰近的新山(馬來西亞)和巴淡島(印尼),一起打拚賺錢;也藉此與印尼和馬來西亞保持良好關係(三邊是經濟合作而非依賴)。這不但擺脫地理限制,更成為周圍國家的經濟發展火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