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誠觀點:觀塘換深澳?又是一個餿主意

2018-10-10 06:30

? 人氣

作者認為,以日韓兩國對基載電力的重視看來,檢討行政院長賴清德以觀塘換深澳更可見其荒謬;且目前蔡政府能源政策最大錯誤就是大力推動喪權辱國的離岸風電。(資料照,顏麟宇攝)

作者認為,以日韓兩國對基載電力的重視看來,檢討行政院長賴清德以觀塘換深澳更可見其荒謬;且目前蔡政府能源政策最大錯誤就是大力推動喪權辱國的離岸風電。(資料照,顏麟宇攝)

上週行政院賴院長提出若觀塘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環評過關,可重新評估深澳燃煤電廠是否興建。此一重大宣示震驚社會,多半評論認為賴院長此舉是為了年底選舉考量,也有譏諷頼院長之前所說沒有深澳北部將缺電為谎言。本文嚐試不由選舉及缺電角度,而以遠為重要的能源配比角度探討此一議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從某個角度看來,能源議題極為困難,討論能源者眾,但紛紛擾擾,有如瞎子摸象,抓不到重點。從另一角度而言,能源議題又非常簡單,能源政策追求的不過是安全穩定又可負擔的能源供應。換句話說「供應安全」及「價格低廉」兩者正是全球各國制定能源政策的「鐵律」。

許多人討論能源都喜歡與外國比較,這也無可厚非。本來他山之石就可以攻錯。但每個國家的條件都不同,與外國比較就要選擇與台灣條件相同的國家比較。

20180926-中油董事長戴謙26日出席「中油觀塘案環評大會」,圖為台灣天然氣供應概況。(顏麟宇攝)
中油董事長戴謙26日出席「中油觀塘案環評大會」,圖為台灣天然氣供應概況。(顏麟宇攝)

日本、韓國與台灣條件相似,都是獨立電網並大量依賴由國外進口初級能源(石油、煤炭、天然氣、鈾燃料)。三地也有另一極為獨特的類似之處:三地或為海島或因政治因素都無法由生產天然氣的國家以成本較低的以輸氣管線進口天然氣,而只能以極為昂貴的液化天然氣經海運進口,是全球燃氣發電成本最高者。以日、韓、台而言,符合「能源安全」及「價格低廉」的發電方式只有「核電」與「煤電」兩者。

先看韓國,韓國目前核電、煤電(所謂基載電力)供電佔比分別為28%及42%。兩者合計70%,四年前台灣6部核能機組都正常運轉時台灣核電、煤電合計占比60%,己遠遜於韓國,近年有些核電機組因政治干預,停止運轉,基載電力合計已降為50%。蔡政府目標為在2025年將基載電力占比降為30%(核電0%,煤電30%)。發同樣度數的電,蔡政府電力配比與韓國電力配比相較,每年發電成本增加3000億元,台灣產業要如何與韓國競爭?

日本的對照更為明顯。在福島核災後日本一度成為「無核家園」,全國電力八成由火電提供,氣電猶高於煤電,占比接近五成。當時日本發電配比與蔡政府2025年配比目標極為相似。照理說,日本全國應歡欣鼓舞,因其能源配比提前台灣十年達到蔡政府心目中的「理想配比」。但情況並非如此,日本認為核災後的能源配比極不理想,一心要改善此一極為惡劣的能源配比。目前日本政府目標是儘量恢復核電,目標在2030年占比達20%以上。同時為了達成能源供應安全及價格低廉兩大目標,日本正規劃在2030年前新建45部大型燃煤機組。

日本、韓國能源政策是尊重專業,考量國計民生的長治久安。那像台灣民粹當道,政治掛帥,專業閃一邊,國家前途無人聞問。民粹理盲不是沒有代價,其代價就是每年多付3000億元電費,每家每年負擔增加3萬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立誠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