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事實上對自己沒那麼有自信!這也是讓很多企業不敢放膽創新轉型,只願意固守傳統安安穩穩賺目前賺的到的錢。
台灣製造,已經在大環境下先輸掉一輪了,那接下來呢?
台灣其實有許多相當優秀的企業:巨大、華碩、宏達電、威剛......等,但這些企業都是以「製造產品」為主,並不是像上述各國是「發展技術」。
舉以色列為例,以色列是個沙漠國家相當缺水,企業為了解決問題而開發出了節水技術,也發達了他們的農業,甚至可以販賣技術到各國,賺取權利金,這才是面對問題正向的解決方式。反觀台灣的企業,之前在水電雙漲的議題,某企業主卻說:這根本是逼企業出走。一個是正向面對、解決高耗水問題的企業,一個明知高耗水高耗電又不去創新轉型反而嗆移出台灣的企業,兩者相比,高下立判。
筆者期許政府以更積極的思維,成為企業轉型與創新背後的最大靠山,也成為企業海外投資的領頭羊。
德國一直是筆者相當欣賞的國家,去年德國總理梅克爾率領德國企業訪中,甚至在四川還親自到菜市場買菜及親自下廚,顛覆大眾對國家元首出訪的刻板印象。行程中敲定了很多經濟合作與投資契約,不僅讓德國在中國及國際觀感上大為加分,也實質助益了德國企業在中國的投資,展現世界一流國家的風範。反觀台灣,筆者甚少看到政府協助企業拓展海外投資,只看到政府在事後沾光,親自邀請各界成功人士來頒發勳章,好像是政府的功勞似的,相當可惜,期待政府能借鏡德國,讓台灣企業不只賺台灣錢、中國錢,而是賺世界錢!
台灣是一個有技術實力的寶島,一定有更多創新人才及策略來提升台灣。同時筆者相信政府的支持與否也會是成功的關鍵。在世界經濟角力下逐漸被邊緣化的台灣製造,已經走到了十字路口,期望在未來扮演政壇要角的民進黨、國民黨、綠黨及民國黨,能早日凝聚共識,共同帶領台灣走向正確的方向!
*作者為暨南大學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