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2013年發布的報告《對抗氣候變遷,從家畜下手》指出,每年人類活動帶來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中,家畜排放的溫室氣體就占14.5%。為了擁有更環保的未來,北歐國家丹麥9日推出龐大的對抗氣候變遷計畫,不僅要在2050年前完全不用化石燃料,還要在食物產品包裝貼上「氣候標示」,讓消費者在購買食物時,能選擇促進環保的物品。
12年遏止地球升溫2度 丹麥提龐大環保計畫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6日在南韓仁川發布《IPCC全球暖化1.5°C特別報告》(Global Warming of 1.5 °C),分析全球均溫增加1.5度和2度之間的差異,而這所差的0.5度會帶來「生與死的差別」,更警告全球只有12年左右時間可以改變局勢,而丹麥政府隨即提出《攜手打造更環保的未來》(Sammen om en grønnere fremtid)計畫,試圖挽救地球。
How much does a soda, a carrot or a pound of beef affect the climate? It is often hard to tell. That is why the Danish minister for the environment, @larsclilleholt, wants to label food with special stickers that list the product’s environmental impact. https://t.co/BOmVtnmyBP pic.twitter.com/Cv1iuOo6Ry
— Denmark in USA (@DenmarkinUSA) 2018年10月9日
這份《攜手打造更環保的未來》擁有38項倡議,包括2030年以前停產汽油或柴油車、2035年全面使用油電混合車、全面使用氣候友善的瀝青鋪路、推動精準農業(precision agriculture)、更多環境友善的波羅的海郵輪旅遊,以及氣候標示運動,該運動即是與超市合作,在食物產品包裝貼上氣候標示,顯示該物品對環境的影響。
Danish food manufacturers and supermarkets may soon label products with information on thei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 well as #nutrition. https://t.co/RBqDR8irnt
— LIVEKINDLY (@livekindlyco) 2018年10月10日
食物產品貼上氣候標示 換算成數字是大挑戰
丹麥能源暨氣候部長李列何特(Lars Christian Lilleholt)表示:「我們想讓民眾在超市購物時,知道物品對環境的影響平均值。」李列霍特坦言,要用數字標示食物產品對環境的影響確實有難度,但提供大眾資訊是很重要的事,「我的想法是,有必要知道人民能為全球氣候做些什麼」。代表農糧商利益的丹麥農業及食品委員會(DAFC)支持氣候標示運動,但強調有很多項目要討論。
DAFC理事長霍伊爾(Morten Høyer)發布聲明稱:「或許有必要評估環境影響值與健康值的差距,1瓶汽水對環境的傷害不大,這卻不是人類可仰賴生存的食物。我們的目標是做出準確的標示,我們必須列入所有資訊,像是代替絞肉的蔬食材料中有南美洲生產的大豆,就要標出大豆對環境的影響,但這很難換算成數字,因此在找出執行氣候標示的方法前,我們有很大的挑戰。」
Denmark to label food according to effect on climate https://t.co/PTDb3f4jU3 pic.twitter.com/2PiHmzTSNs
— The Local Denmark (@TheLocalDenmark) 2018年10月8日
對抗氣候變遷績效良好 丹麥力推車子碳排減40%
霍伊爾也說:「大家都知道食物產品對氣候有所影響,若全世界都用丹麥的模式生產食物,地球會成為更好的狀態。」丹麥是《巴黎氣候協定》簽署國,而非政府組織「看守德國」(Germanwatch)和「氣候行動網」(Climate Action Network)歐洲分會聯合發布的《2018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數》(CCPI)報告中,丹麥在60個調查國家中排名第17,台灣則吊車尾排第54名。
另外,針對IPCC的報告,歐盟9日也提出應對方案,要求所有汽車生產商在2030年,讓汽車的碳排量減少35%,休旅車則減少30%,不過丹麥對此並不滿意,因為丹麥希望碳排量減少40%。李列何特直言:「我們必須向車商傳達明確訊號,交通業要認真思考轉換綠色運輸工具,更環保的停車場就對抗氣候變遷而言至關重要......我們正努力與其他國家協商,以達成更具志向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