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語言教育不應成為操作族群優劣的工具

2018-10-14 06:10

? 人氣

作者認為,一個國家需要一個統一的語言,增進對內的溝通,但這並不表示要讓其他文化消失(圖/Pixabay)

作者認為,一個國家需要一個統一的語言,增進對內的溝通,但這並不表示要讓其他文化消失(圖/Pixabay)

到高雄出差關注到「學校要不要教台語」的議題,這讓筆者想起一句台語罰十元的年代。雖受校園語言管理的壓迫,但我仍主張學校應推行單一普通話的語言教學,並非對閩南語自卑或不認同閩南族群,因共同語言是國家團結的基礎,語言揀選視為重視族群先後是操作族群議題下產生的錯覺。政治家應該有國家發展的遠見;選民更應擦亮眼,才不會被為一己之私的政客誤導!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統一語言是獨裁亦是打壓異族?

筆者經歷過在學校講一句台語就罰十元的年代,生在在閩南的彰化鄉下,深受講台語被罰錢的困擾。因這樣的教育環境,我自然而然養成雙聲道的習慣,在家說閩南話,到學校就說所謂的普通話。

經歷過幾次政黨輪替,本土化成為選舉訴求,目前部分小學把台語列入語言教育,但朋友卻分享:「我很多同學是小學老師,她是外省人卻要教台語...」,本土語言教育造成部分老師、家長一片混亂。

現在高雄在吵的,就是像台語、客家話、原住民語等等,應不應該放在學校的教育裡面,如果反對,就被冠上獨裁、打壓異族的帽子;這些忙著貼別人標籤的政客,鮮少認真去探討,一個國家的語言統一有多重要。

共同語言是國家團結的基礎

雖然經歷過禁說台語的年代,我還是認為政府應該在中小學,推行單一普通話的語言教學。地方方言如台語、客語、原住民語都可以在家裡學,或者是學校的通識科目、專業課程保留其文化價值,這樣的語言教育的實施可以不用像早年說了方言就得罰錢。

會主張這樣的做法並不是筆者不喜歡台語,亦不是對閩南自卑或不認同閩南族群,我甚至常以台語跟工地的長輩溝通;說到客家族群,我自己也有1/4客家的血脈。現在語言教育的認定,搞得好像選了A語言就是A族群比較重要,而B族群比較弱勢,誠然,這是操作族群議題下產生的錯覺。

一個國家需要一個統一的語言,增進對內的溝通;一個語言的統一,也不是要讓其他文化消失;共同語言是國家團結的基礎,語言教育不該成為操作族群優劣的工具。

政治家應有國家發展的遠見;選民應擦亮眼!

剛好一位朋友在談化中補充了當年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年代故事,在五五波的投票下,身為主席的國父投下自己不熟的北方話。筆者聽過這樣的故事,國父當時演講的時候還是習慣廣東話,用北方話還不是很順。

現在的政治人物應該學習國父這樣的風範,不以個人之私,不以選票考量來考慮國家的發展。我們台灣就是因為政治不爭氣,搞得意識形態衝突不斷,民不聊生,若選民可以清醒過來擦亮眼,才不會被政客錯誤的意識價值誤導。您說不是嗎?

*作者為網路作家,目前任職於國營事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