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一四年暫緩的不只深澳,還有核四,因為林義雄的靜坐絕食,國民黨決定「封存」不商轉,最遺憾的,還有石沈大海的核四公投,到現在談到能源政策民進黨最常掛在嘴邊就就是「核四是國民黨封存的」,在這二十多年波長的核四坎坷路上,光是核四特別預算就送了兩次打了兩次,停建一次還釋憲一次,說來可嘆,都是在國民黨執政期間,即使停建核四是民進黨執政,但國民黨還是多數(即使未過半),國民黨最大的責任就是做為執政者、國會多數,打不過民進黨立委,疏通不了林義雄,說服不了因為日本福島核災的惶惶人心。但到現在不論能源政策有多大爭議,國民黨歷任總統、院長,沒聽說哪個人把責任怪到林義雄,或者打了再打的民進黨立委。
政策為選舉服務,只會讓專業變成砲灰
政策是延續的,但因為政黨輪替而斷裂政策者所在多有,不論是提出政策、延續政策或中斷政策,都必須在任者決斷,在任者負責。民進黨太熟稔把責任一推二五六,這不只是賴清德的毛病,賴清德宣布停止深澳電廠案後,形同大潭電廠案非做不可,桃園市政府急乎乎地對大潭廠發出聲明,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述明,此案是馬政府在二0一四年因應核四停建所提出的替代方案,順道再批評一下此刻的反對者多是當初的支持者,却混然不覺做為此刻的執政者,同樣可以拍板廢止,就像馬英九叫停國光石化案。
國民黨成了民進黨的「夢魘」,高雄選情吃緊,都能直指「應該去問吳敦義」,吳敦義担任高雄市長早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時光機停留在民進黨勝選的光榮時刻,他們完全接受不了民意會變的現實,不論中央或地方,哪有功全在民進黨,過都是國民黨的道理?民進黨駡得義憤填膺,却完全背離民意氣候。
選舉靠得是民氣,政策靠得却必須是專業,持平而論,再週延的政策都不可能完美,得到百分之百的支持,但若把政策當做選戰的子彈,那只能讓專業成為砲灰,深澳一夕轉彎,豈不證明當初深澳環評(評)純粹是政治決定,對得起扮演「關鍵一票」的詹順貴嗎?詹順貴可以請辭,環評的專業與公信力呢?還能有重建之期嗎?詹順貴可以犧牲,試問:賴清德又如何對得起曾承諾「藻礁永存」的蔡英文總統呢?
劉建國說得沒有錯,賴清德與其怒嗆同志,不如問問自己:到底當初是誰說深澳非蓋不可?為什麼現在又說可以不蓋?是自己聽不進專業意見?還是專業單位不敢直陳意見?若為選舉故,為什麼就在選舉前這麼短的時間裡,非要拿環評當祭旗?順了嫂意逆姑意,至少還順了一方,如今姑嫂之意全逆,拚選舉拚到環團企業全駡,值得嗎?問題不在深澳停蓋,而在過程中的反覆,這樣的主政者,又如何得到人民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