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民族和國家認同混淆的部份後,若將焦點對準島內菁英實際的政商利益和歷史恩怨時,我認為這部份就不是說理可以解決。以這層面而言,爭辯統不統本身其實不是最終目的,說穿了只是大家爭權奪利的工具罷了,而且很多菁英的重心在北京關愛的眼神,不在台灣的公共福祉;大家冷眼看看蔡政府各項改革所掀起的種種風波,就不難理解,我甚至懷疑台大校長選舉的爭議,也是如此。當人執迷於私慾而堅持己見時,理性思考的功能早以關閉,私慾使人對眼前客觀的事實視而不見,而且言不由衷;這樣的人很難用理性溝通,利益愈大溝通的可能性愈低。理論上,這種狀況除了強有力的監督或壓制外,就只能寄望當事人良心發現,害怕造孽太深而鬆手。
人是靈肉所混成,肉身的慾求是順從自然的法則,也就是說那邊滿足慾求的力量大,就會往那邊靠;這時只有自身的靈性和外界的監督才有抗拒的力量。例如當我們明知做某事絕對不會被揭穿的話,那只有我們的靈性或舉頭三尺的神明,可以幫肉身踩剎車;但若明知有人盯著看,或事情告一段落後會有其他的行家來檢視過程或成果時,情況就大不相同,這時絕大多數人都會按部就班、規規矩矩地做事。所以在民主法治社會裡,凡涉有政商利益的事就有監督機制,正是這個道理。
台灣因發展民主的時間太短,公共事務的監督機制並不健全,政府內部的監督機制大家有目共睹、不必多說,只能期待逐步地改善;至於大眾傳媒、研究機構、民間社團也因派系分明,往往只有立場而沒有是非。我覺得台灣公共議題的辯論,因充滿各種居心叵測的資訊,致經常模糊焦點而找不出共識;像「統獨」爭議中「台灣是不是個獨立的國家」這種假議題,居然到現在還經常被人拿出來說嘴駁火,一直和「台灣要不要和中國統一」的關鍵問題混在一起,就很教人氣短。
若依客觀事實來判斷,台灣早已是個獨立的國家;過去70多年來不管你是否喜歡執政者,台灣一直都是獨立自治的國家,不曾是任一國家的殖民地。現今國際社會承認台灣的國家不多,是因為解嚴前掌權者不願割捨所造成,是我們自己錯過歷史潮流所致;當前則明顯地是出於中國強力的打壓。我是經濟部的駐外人員,雖都派在沒有邦交的國家服務;但我都大大方方地自稱是來自台灣的外交官,別人承不承認我的身份是他家的事,我是什麼就是什麼,自己怎麼看待本身最重要。台灣社會自己票選總統都選過好幾屆,迄今內部仍在爭辯「是不是個獨立國家」這個歷史遺緒,是不是太落漆?太沒自信?請問你在全球走透透時,你是希望外國人把你當作台灣人,還是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