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誠觀點:諾貝爾獎對台灣能源政策的啓示

2018-10-18 06:40

? 人氣

「政府應多了解如諾氏這種承認暖化,但對減碳時程有不同看法的國際學術界意見,據以修正錯誤的能源政策。」(資料照,mrhayata@flickr)

「政府應多了解如諾氏這種承認暖化,但對減碳時程有不同看法的國際學術界意見,據以修正錯誤的能源政策。」(資料照,mrhayata@flickr)

上週諾貝爾經濟獎得奬名單公布,兩位得獎者之一的耶魯大學Nordhaus(諾德豪斯)教授是氣候經濟學大師,研究此議題超過30年,並發展了一個整合氣候及經濟的電腦模型DICE(Dynanmic Integrated Model of Climate and Economy )。DICE模型是美國環保署評估氣候變遷對經濟影響的主要工具,諾氏對氣候經濟學貢獻極大,獲頒諾貝爾獎實至名歸。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氣候變遷為今日全球顯學,對台灣能源政策影響極為深遠。目前蔡政府能源政策兩大目標即為「廢核」及「減碳」。為達成此二目標之手段「以綠電取代核電」及「以氣電取代煤電」都深受極端減碳思維影響。

第一個手段「以綠電取代核電」的原因就是兩者均為無碳能源,廢核電而以綠電取代才不會增加碳排。如果沒有減碳思維,大可以用穩定又價廉的煤電取代核能,所以第一個手段就是在減碳思維下的產物。第二個手段「以氣電取代煤電」的唯一理由就是減少碳排。

蔡政府目前大力推動綠電(離岸風電及太陽光電),降低煤電占比為30%,大力增建燃氣機組,目標為燃氣占比50%。蔡政府大力推動在2025年將發電成本增加2500億元的無釐頭能源政策就是因極端減碳思維所造成。

全球是否有暖化?當然有。二氧化碳是否為造成暖化原因之一?當然是。全球是否應該減碳?當然應該。

旣然這三個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蔡政府的瘋狂減碳政策有什麼不對?

雖然全球學術界無人否認上述三個問題的答案。但全球學術界對減碳速度及最終目標却有極為不同的意見,原因何在?

即使大家都同意上述三個問題的答案,但對以下幾個問題的看法即南轅北轍:暖化速度多快?氣候模型是否正確?暖化對人類及經濟的影響究竟多大?以何種速度減碳對人類最為有利?

當然極端暖化威脅論者如高爾(前美國副總統),史登(英國財政部長),韓森(NASA科學家/唐獎得主)及李遠哲就屬於持最悲觀態度,認為人類應不計代價急速減碳的代表性人物,台灣能源政策深受此類觀點影響。

但全球有另外一群學術界人士雖然也同意全球有暖化,二氣化碳是暖化原因之一,全球應該減碳。但對暖化速度,氣候電腦模型的可信度,暖化對人類的影響,最佳減碳及溫昇目標與極端暖化威脅論者就完全不同。本屆諾貝爾經濟奬得主諾爾豪斯教授就是代表性人物。本人在「台灣的能源災難」一書中對諾氏之研究有較詳細的介紹,在此簡略介紹諾氏針對暖化對農業及健康影響之看法:

暖化對農業的影響到底如何,諾氏分別由以下列四點深入研討:1.增碳;2.調適;3.國際貿易;4.農業比重。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立誠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