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行,為何什麼香港不行?看懂「明日大嶼」填海計劃爭議

2018-10-18 11:30

? 人氣

香港中文大學地理及資源管理學系教授伍美琴也認為,香港現時並不缺乏土地,只是沒有好好利用,香港也「必須做好規劃,迫不得已才應向海洋打主意」。她接受BBC中文訪問時指出,香港政府可動用《收回土地條例》等相關條文收回土地作發展,但前提是必須做好規劃。「做好規劃後,就能知道哪些地方的土地適合發展。」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甚麼是「棕地」?

棕地(brownfield)是泛指一些已經發展而用作不同用途的土地,包括物流後勤用地、荒廢或已被破壞的農地、工場或回收場等。香港政府在2013年提交立法會的文件強調,棕地並沒有一個「清晰統一」的定義。

這幅位於香港新界的棕地目前被用作儲存貨櫃。香港各區都有許多類似的棕地,有意見認為政府可先發展這些棕地,興建房屋。
這幅位於香港新界的棕地目前被用作儲存貨櫃。香港各區都有許多類似的棕地,有意見認為政府可先發展這些棕地,興建房屋。

甚麼是《收回土地條例》?

香港的土地管理在主權移交中國前後,均跟隨英國習慣,所有土地均屬英國皇室擁有(主權移交後改為中國國家擁有,在《基本法》規定下授權香港特區政府管理)。因此,發展商在香港「買地」並不是永久買下土地,而只是買下土地的使用權。香港政府在條例授權下,可「收回任何土地作公共用途」。

新加坡在立國之初也訂立類似的法案,當地稱為《收地法案》,新加坡政府當時就大量徵收私人土地,興建房屋賣給當地人。

政府高估土地需要:香港政府統計署去年公布人口預測指,當地的人口到2024年會增至約774萬人,到2043年會到達822萬人的頂峰。但隨著人口老化和死亡率增加而慢慢回落,到2066年會降回約2024年的水平。

本土研究社研究員楊夏至接受BBC中文訪問時批評,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提出的填海計劃與政府本身預測的數字已經自相矛盾。他指出,統計署預測香港人口到頂峰時,就是人工島建成可供入住的時候,而香港政府除了建議的人工島外,在香港其他地方還有其他土地供應。

他指出,這些土地發展加起來遠遠超過政府本身人口和土地的計算,「這令人思疑:要不就是政府本身的計算沒有基礎,要不就是政府暗示可能有大規模人口移入。」

填海爭議

填海在香港並不是新事物。早在1842年中國把香港島割讓給英國後,港英政府就開始填海造地計劃。至今許多住宅區、以至赤鱲角機場等的用地,都是透過填海得來。

香港目前面積約1100平方公里,當中有40%都被劃作郊野公園範圍,已發展的面積少於25%,而截止2017年末的數字,香港現時有6%的土地來自填海。

隨著香港的環境保護意識抬頭,填海開始成為香港社會內具爭議的一個爭題。香港主權移交前,當時的立法局通過《保護海港條例》,限制在分隔九龍和香港島的維多利亞港填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