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涉違章工廠合法化問題,爭議多時的《工廠管理輔導法》(工輔法)修法,繼4月排審後,今(22)日再度被排入經濟委員會的審查中。環團上午在立法院前舉行記者會抗議,表示自辦理「臨時工廠登記」以來,未登記的農地違章工廠數目仍然直線上升,新專案「即報即拆」也成效不彰,直批政府此次急修工輔法,只一味放寬登記期限、沒有其他配套,本質上就是為年底選舉買票。
藍綠立委林岱樺、許淑華、王惠美提案,將違章工廠展延到2030年
現行《工輔法》規定2008年3月14前的既有違章工廠可以申請「臨時工廠登記」,並可暫緩相關辦法的處罰、繼續運作,遭環團質疑是「假合法」,申請時間即將在2020年6月2日到期,立委林岱樺、許淑華、王惠美提出《工輔法》修法草案版本,主張若政府無法提供可以進駐的產業園區,或來不及制定合法化的機制,業者的申請期限就可以不斷展延直到2030年。
地球公民基金會山林國土組專員吳其融表示,政府應訂定更多的法案配套措施,來輔導、規範現行已經取得臨時登記的7000多間違章工廠,將這些工廠納入管制,切勿持續放寬申請臨登期限,否則草率修法,就只是選舉前的買票。
2010年《工輔法》增設臨時工廠登記的條文後,多年來只有不到40家的廠商成功遷廠到工業區、7家就地合法。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研究員湯琳翔認為,願意辦理臨時登記的工廠顯然都有意願配合政策轉型成合法工廠,但目前《工輔法》的修法方向來看,根本無法遏止部分高污染產業持續污染農地。
蔡政府上台後 只拆17家違章工廠
去(2017)年行政院提出「保護農地—拆除農地上新增違規工廠行動方案」,由農委會主導,針對2016年5月20日以後增建的違章工廠「即報即拆」,首波鎖定34家,真正已處理的則只有17家。
據環團統計、違章工廠的數目以每年4000到6000家的幅度增加,湯琳翔質疑,即報即拆的專案並沒有真正反映違章工廠蔓延的問題,假如行政院無法提出報告說明違章工廠到底有沒有停止增加或減少,又缺乏實質輔導轉型的機制就,不要在選舉前隨便說要修《工輔法》、甚至承諾擴張臨時工廠登記的期限展延。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蔡中岳強調,若要修《工輔法》,應確實落實工輔法對於高污染業者的裁罰取締機制,比如停水停電等,來凍結現況下違章工廠的蔓延。環團呼籲,當務之急政府應儘速輔導已登記的臨時工廠遷入合法工業區內,而非放寬違章工廠登記範圍、加劇農地環境惡化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