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政府風電國產化,開發商再加碼。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今(29)日宣布,由於風機製造本土化初期成本高,將另外提供系統商三菱維斯塔斯(MHI Vestas)超過1.5億新台幣投資塔架生產工作。MHI Vestas明日也將和CS Wind及金豐機器簽塔架採購合約。
經濟部預計11月中將審查開發商的產業關聯性報告,業者因此加緊在地採購工作。上周沃旭能源(Ørsted)即宣布系統商西門子歌美颯(Siemens Gamesa)為首選供應商,另外也與台船簽水下基樁製造合約,以符合政府國產化要求。
CIP雖然已宣布選用MHI Vestas風機,並將向世紀鋼採購水下基樁,今日則又再額外「加碼」1.5億促風機商在地採購。CIP台灣區執行長侯奕愷(Jesper Holst)表示,CIP有100MW風場需在2021年併網,當年度政府即有塔架本土化的要求,但系統商為了這11座風機本土化需耗費更多成本,因此CIP願在合約外再提供財務支持。
據了解,由於CIP與沃旭選用不同的風機系統商,塔架製造商金豐及CS Wind需在2021年前為11座風機另開產線,讓MHI Vestas的生產成本大增,CIP才會因此「承擔」部分既有合約外的支出。侯奕愷說,有了額外合約的加乘,能更確保MHI Vestas落實本土化生產工作。
CIP:台灣風機本土化將比英國快3倍
至於塔架外其他風機零組件的國產化進度,侯奕愷則表示,目前CIP會先專注於2021年的風場,2023、2024的十多項本土化生產計畫會在明年陸續啟動。MHI Vestas共同執行長Lars Bondo Krogsgaard也說,目前已和中鋼機械、天力、上緯及台塑簽合作備忘錄,未來會再進一步宣布確定合作台廠名單。
侯奕愷以英國經驗為例,指出英國花了10至15年建立本土供應鏈,進而創造上萬個工作機會,如今看來台灣的本土化將比英國快3倍、在5年內建立。但他也強調,英國除了市場量足夠,政府也採用躉購電價制度10年後才轉為競標,讓業者有誘因在當地進行本土化生產,他因此希望台灣政府也能維持現行離岸風電每度5.8元的躉購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