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理》台灣史上最大「柳」設計展,看懂180多件大師作品

2015-08-02 23:00

? 人氣

日本設計大師柳宗理回顧展(攝影者.許家華)

日本設計大師柳宗理回顧展(攝影者.許家華)

「很高興父親100歲生日能在台灣度過!」6月29日,在台灣首次舉辦最大規模的「柳宗理回顧展」開幕記者會上,柳工業設計研究會理事長、同時也是柳宗理的長子柳新一開心的說。這天,正好是4年前因肺炎逝世的日本設計大師柳宗理100歲的冥誕。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做為日本戰後工業設計第一人,這位設計巨匠游走東西方間,結合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是他最大的特色,作品小至餐具,大至地下鐵等公共建設。日本設計觀察家吳東龍說,「他在傳統和現代、理性和感性、東方和西方中找到很好的切入點。當我們看日本現代設計時,在他的作品能找到很貼切的答案。」

以柳宗理最出名的蝴蝶椅來說,截取日本鳥居印象,卻有著現代設計的優美線條,即使是將近60年前的作品,現在看來依舊不落俗套。這隻蝴蝶在1957年拿下米蘭3年展的金獎,更被Moma、羅浮宮、大都會博物館等重量級美術館選為永久蒐藏。

柳宗理對美感的啟蒙很早,他的父親是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主張真正的美就藏在長久被輕視的生活器皿中,甚至率先提出「民藝」這個詞。但柳宗理長大後卻一腳踏進父親最敵視的純藝術,後來承認一部分是基於對父親的叛逆。一心想成為油畫家的他,卻在大三時聽了一場關於包浩斯理念的演講,大為衝擊,他真正理解到,藝術應該為大眾服務,而非為自己創作,成為柳宗理日後轉向現代設計的關鍵。

後來柳宗理讀到現代主義大師柯比意的著作《光輝城市》,非常認同書裡寫的:「現代是科學的時代,今後的設計須對人的生活有用。」甚至二戰時他被徵召到菲律賓,還把書帶去前線,心想:「既然要死,至少跟柯比意一起死!」

另一個影響柳宗理的關鍵人物,則是法國知名設計師、柯比意的夥伴貝里安。1940年貝里安受邀訪日,柳宗理擔任助理帶她四處考察,沒想到以前柳宗理有些不屑一顧的民藝品,在貝里安眼中卻是珍寶,讓柳宗理重新審視日本民藝之美,並融入自己的設計中。

柳宗理是個工作狂,對設計毫不妥協,平均得花2到3年做一件作品,慢的話則是5年。很多業主無法理解所以經常吵架,有時他甚至還會把業主轟出去,「做為設計公司來說我們超窮,還倒閉2次!」柳新一笑說。

從大學畢業後就進入柳工業設計,和柳宗理共事長達25年的設計總監藤田光一說,「柳宗理是個On和Off開關很明確的人。」雖然有著高標準,「作品只差一公釐就算多,只差一根頭髮的厚度都不行。」

不僅在設計上有所堅持,這位大師也無法忍受不美的東西出現在生活中,只要他覺得醜,就會立刻說「丟掉」。柳新一透露,不僅他小時候穿的衣服很講究,如果員工的穿著不合柳宗理的標準,會直接叫對方回家,「今天不要來上班了!」

柳家還很流行一個「直觀」活動,不管是柳宗悅還是柳宗理,都常拿著物品問徒弟或員工:「這個東西哪裡好?」被問者須毫不遲疑立刻說出感受,藉此訓練審美眼光。

柳宗理的一生,2/3都奉獻給設計,設計是他的工作,更是生活。或許正因如此執著嚴格的追求,柳宗理才能創作出這麼多歷久不衰的經典設計。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商業周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