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報酬 高風險
再以主權基金成立的目的:追求更高報酬率而言,即使是主權基金,也難逃投資的基本法則:高報酬、高風險。現在這些基金雖然也是政府管理,但其操作為個別運作、方式屬保守、風險也較分散,除了安全性高的定存、國債外,投資股市以權值股為主。搞主權基金後就是要「積極操作追求高報酬」,一旦集中一起追求高報酬,代表的是大家一起進入一個高風險區。
倡導主權基金者,多看到美好的一面;有人指台灣如成立4000億美元的主權基金,以10%的報酬率計,1年報酬即達400億美元,等於台幣1.2兆元,相對於每年近2兆元的中央總預算,此1.2兆的收益是「大旱逢甘霖」,這些額外的收益就能解決政府因財政困窘、難以拓展施政的問題。
星國主權基金年虧278億美元
但請問:如果虧損呢?誰給你主權基金獲利保證?別忘了,2008年金融風暴發生時,那些奉行「危機入市」的主權基金,虧損累累;堪稱主權基金優等生、創下投資報酬率近2成的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1年間就賠掉278億美元,這個金額相當於當年新加坡GDP的18%,或新加坡外匯存底的16%;中東幾個主權。基金估計虧損超過4000億美元,中國的主權基金入股黑石集團,也產生鉅額虧損。
或許有人認為主權績效要作的就是長期投資,且以長期績效看,主權基金獲利仍可觀。遺憾的是台灣恐怕不存在承受短期虧損的長線投資空間。因為社會普遍對政府存有不信任感,缺乏讓專業生根的環境。如投資報酬率正數、甚至高達2位數,那就相安無事;一旦虧損,必然批判、質疑不絕。
台灣政客品質誰敢信?
當然,更重要的是我們對政客的品格實在難以相信。當你把一個4、5千億元(哦,是美元,不是台幣)規模的主權基金交到政府手上─也就是那些政客手上時,你能放心嗎?特別是這個基金的權力更膨脹、要更有彈性、更靈活,可在國內外投資股市、併購企業、選擇結盟的民間企業、決定扶植那些產業與企業,我們要如何才能確保其專業、無私、無弊?萬一被拿去遂政客之政治目的(如護盤、照顧政治盟友、邦交)導致虧損呢?我們需要製造出這麼一隻可能難以控制、甚至回頭吞噬一切的財經巨獸嗎?
有趣的是,行政院才要「研議成立主權基金」,幾天後,馬上有半導體業者提出「成立台幣千億元起跳、可達5000億的半導體主權基金」的倡議,用以協助半導體業者併購、整合、投資。不談半導體對台灣的重要性、及政府該如何協助業者提升競爭力,單以此個案即可看出主權基金「迷人之處」,及掌握此利器可得到多少「膜拜」。
招貪遺禍根源 忘了它吧
其實,每個產業都可說出一套「我非常重要」的說詞─半導體當然重要,太陽能是綠能產業,重要;環保產業關係著環保,重要;網路電商是未來趨勢,重要;金融業是經濟血脈,兼之要去「打亞洲杯」,重要……..。你幾乎得不到那個產業不重要的結論,那我們如何確保掌權者選擇把主權基金投入扶植A產業而棄B產業,不是因「私利私心」,而是基於專業判斷?如果看錯產業、看錯行情,造成鉅額虧損(就如當年政府大力扶植DRAM等產業),怎麼辦?
甚至如果落實到個別企業,如果說主權基金要挺政府政策,支持金融業去「打亞洲杯」那到底要投資A金控還是B金控呢?選擇標準會不會跟二次金改的併購一樣,最後變成比政商關係、比誰扛較多錢到官邸吧?
2008年以來,每當經濟、金融有問題時,總會有人倡導成立主權基金者,似乎把此當成萬靈丹;提議者或許都能繪出一個美好的未來;但,台灣未必有那個條件吞下美好的果實,反而可能是招貪遺禍的根源。忘了主權基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