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之瑜觀點:為什麼民進黨遭遇治理瓶頸?

2018-11-05 06:20

? 人氣

民進黨執政却不知治理,圖為民進黨中常會到台東拚選舉。(民進黨提供)

民進黨執政却不知治理,圖為民進黨中常會到台東拚選舉。(民進黨提供)

民進黨的治理績效不佳,這不只是能力問題,也不只是道德問題,而同時是文化問題。近代以來,台灣基層自始沒有養成過國家治理的文化基礎,甚至也沒有機會培養。以至於對今天的民進黨而言,執政主要的意義,就是能身在法律或體制之上,並不是治理,如果不能持續證明自己身在法律之上,不受拘束,就會擔心政治崩盤。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這種文化會形成,當然不能說完全是民進黨自己的責任,而有其歷史背景,無論是日本的殖民統治,或國民黨的內戰政權,都有形塑這種政治文化的作用。

在日本的殖民統治時期,統治者與被統治者完全是屬於兩個不同的階級,除了通婚,沒有很多跨越可能,所以台灣人是次等階級,眼睛裡看到的統治階級,是可以為所欲為,出爾反爾,自以為是,威嚴無比,恣意打罵的上等人物。巴結討好是明哲保身之道,模仿學習是自尊的主要來源。

影響所及,只有能夠為所欲為、出爾反爾的人,才能證明自己的身分地位。簡言之,為所欲為、出爾反爾不但是統治者的象徵,更因為殖民地人得不到登堂入室的機會,無法與聞殖民者的治理手段或思維,很容易產生一種錯覺,以為統治的全部內容,就是身在規則之上,任何需要只要叫人去做,任何慾望,只要叫人拿來。

2017-09-24-民進黨全代會,總統蔡英文、高雄市長陳菊。(蘇仲泓攝)
民進黨儘管執政却不理解「國家治理」,圖為民進黨全代會,總統蔡英文、時任高雄市長的陳菊。(蘇仲泓攝)

等到國民黨來台接收,這種對統治的理解,不但已經是在地菁英階層的共同認識,國民黨的戒嚴體制果然也延續、鞏固了統治者身理所當然在法律規則之上的深刻印象。但國民黨不是殖民者,認為台灣人都是中國人,所以在教育、經濟體制中沒有歧視,於是在地菁英逐漸能進入行政與黨務體系。

逐漸擁有資源的精英回到家鄉,習以為常的以超越法律規則來證明自己爭取到的身分地位,他們因而必須時而透過展示某種別人沒有的高層關係,擺脫某種別人都受到的限制,突破某種別人不敢忤逆的禁忌,在鄉親父老羨慕的眼神中取得自尊。

統治者就是身在體制之上的人,可以關愛我,也可以宰制我,所以,只要有自己人去當統治者,自己也就可以不在乎規則,為所欲為。如果是別人在統治,大家就都淪為次等公民。出頭天就是這樣的情感。

國民黨為了政治正當性而大量進用在地菁英以後,他們競爭的許許多多枝微末節的事,可能令外國人不能理解。但是對他們而言,這些枝微末節有助於釋放出自己在朝中有人庇護的訊息,也就影響自己在基層的威信,萬一稍有不慎,就會失去擁躉,因此往往越是細微的事,反而越是錙銖必較。

比如當年,在國民黨已經開始沒落以後的中央委員選舉,竟依然賄選價碼飆高,某位參與其中的學者透露,中央委員這個位置對他而言毫無作用,也毫無權力,但卻是兵家必爭,因為假如選不上的話,他下頭一幫子鄉親父老會以為自己已經崩盤,不但他自己完了,就連國民黨在基層的影響力也會瓦解。這句話所反映的邏輯思維,道盡了後來民進黨的治理文化。

本篇文章共 3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35

喜歡這篇文章嗎?

石之瑜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