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賢專欄:金庸與韋小寶精神

2018-11-10 05:50

? 人氣

八一年金庸獲邀訪問北京,並與鄧小平會面,成為鄧小平上台之後,第一名單獨會見的香港人。席間鄧小平就把手上的香菸送給金庸,令其對這次會面經驗大感興奮,認為開明派的力量正在主導共產黨政權。這讓他更為積極介入政治,連《明報》社評也積極擁護這條開明路線。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金庸後來獲委任為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同時出任政制小組港方召集人,證明中方對其極為信任。金庸亦希望可以融合保守與進步的派別,擬出一份各方都接受的政制方案,因此,他與另一位草委成員查濟民共同推出「雙查方案」。前《明報》副總編輯、前立法會議員吳靄儀曾為文提到,金庸極度重視與北京的友好關係,因此推動雙查方案背後原因是金庸以為自己得到可靠的北京消息,方案所推動的選舉人團方式符合北京利益,並會獲得北京首肯通過。

雙查方案一出,令不少民主派失望,惹來他們猛力批評;金庸則多次透過《明報》社評為方案護航,更說出媒體為老闆私器,大大損害當時《明報》在知識分子當中的公信力。雙查方案後來確實為北京所採納,成為《基本法》的政制方案框架,適用到今天的行政長官和立法會選舉,但「公投」決定未來應否有普選此部分就不獲採納。

反映一個時代的儒教知識分子

到八九年「六四事件」發生之後,金庸憤而辭去草委職務,退出政壇。後來他又在九○年代到訪北京與江澤民會面,獲委任為全國人大常委香港籌委會委員,成為他最後一個政治身分。

韋小寶本人其實有很強的理想主義,但奈何身處當時政治環境,令他必須要先求生存,再求發展和理想。就如金庸一樣,他本人並不相信民主,反而期盼如康熙那般的明君治世,出山救國救港。金庸一世成就甚高,但政治方面確實是過分保守。不能以「投共」、「反共」的標籤來分類他,他反映的是那個時代的儒教知識分子。

*作者為專欄作家。本文原刋《新新聞》1653期,授權轉載。

➤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

➤購買本期《新新聞》

➤加《新新聞》LINE好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