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全球經濟最重要的一件事:人民幣貶值。2008年的金融海嘯從美國吹起,這次,會不會從中國掀起另一波風暴呢?
人民幣挺過十多年
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時,亞洲貨幣競相重貶,當時,中國算是挺住不貶,避免了一場無止境的貨幣貶值;在國際投機客大舉進攻幣值與美元掛鉤的香港時,北京還出手協助,不計代價、不論數量的買進,護住了港股與港元。中國吸收了亞洲風暴的震盪,受創國家得以加速復元。
2008年金融海嘯後,北京以4兆人民幣的財政政策大舉支撐經濟,讓風暴核心的歐美能休養生息;而中國繼續「大口吞食」原物料,加上熱錢流入「供養」、生產線移入,讓那些以出口原物料為主的新興國家都得以快速恢復元氣。這幾年的全球經濟一反過去由先進國家擔任火車頭的情勢,反而是由新興經濟體擔綱演出,儼然是二軍作一軍,市場搞出「靈貓6國」、「金鑽11國」、「飛鷹國家」、「迷霧4國」等各種名詞推銷這些新興國家;中國則是其中的主角:中國經濟增長對全球需求的貢獻,已經是美國的2倍了。
盛宴結束 新興經濟體成災區
但這場盛宴已結束;當美國經濟重拾活力,釋出QE(量化寬鬆)要退場的消息後,資金開始離開新興經濟體,讓這些新興國家承受一波股匯市重挫的衝擊。而中國經濟走緩則讓原物料的盛況終止,那些原物料出口國無一例外陷入增長危機中。現在,靈貓變死貓、金鑽成生鐵、飛鷹也折翼,市場還「特選」出5個受衝擊最大的國家,稱之為「脆弱5國」(Fragile 5,包含土耳其、巴西、南非、印尼、印度;最新的變化則是哥倫比亞、墨西哥取代印度與巴西,但實際上巴西經濟情勢仍相當險峻)。
在人民幣仍堅持挺住時,全球都已在擔心中國經濟走緩的影響,人民幣跟著美元一直升值(兌其它貨幣而言),讓中美一起充當全球通縮壓力的「蓄水池」,算算幾年下來,人民幣實質有效匯率是升值了3成,這1年內就升了10%。但顯然中國再無力亦無心擔任這個「吸收全球通縮壓力蓄水池」的角色。
北京不再扮全球通縮蓄水池
當北京放手讓人民幣重貶時,震撼全球金融市場,原因有3:1個是擔心引發各國貨幣競貶的貨幣戰爭,把全球捲入通縮旋渦─北京說讓人民幣貶值是「穩增長、抗通縮」,話沒錯,但抗自家的通縮卻是把通縮傳遞到全球各地,特別是中國的主要出口國。當歐洲等先進國家正在全力QE抗通縮時,人民幣貶值可能助長通縮,最慘則是部份分析師稱的:全球進入通縮冰河期。
第2是以中國的量體(全球第1大出口國)與競爭力,人民幣貶值如有效提升中國產品的出口競爭力,代表的是有其它國家的產品被取代了,那就換其它國家陷困境;所以,亞洲那些出口導向國家,全部都二話不說的立馬讓貨幣重貶。但最後必然有國家要承受人民幣貶值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