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從李登輝看蔡英文,如何面對中國巨大的身影

2015-08-22 05:40

? 人氣

千島湖事件中的海瑞號
千島湖事件中的海瑞號

同年4月,《自立晚報》連載三天李登輝和日本歷史小說家司馬遼太郎對談《生為台灣人的悲哀》。李登輝當時貴為總統,掌權已近十年,擁抱中國意識的舊國民黨大老們,均已被打倒。李在對談中闡述了自己從政以來的心聲,雖沒有進一步談及涉及台獨的理念。但此一訊息仍對中共當局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衝擊,江澤民與李登輝的雙邊互信也進一步的遭到破壞。這些事件均在一定程度的破壞了兩岸的互信,但最關鍵的決裂還是李登輝總統的康乃爾大學訪問。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1995年5月李登輝利用共和黨所控制的國會熱情,迫使柯林頓發給簽證,同意以私人身分訪美國,在母校康乃爾大學發表《民之所欲長在我心》演說。此舉打破了將近17年未有中華民國最高層官員訪美的慣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認為美國此舉助長台灣內部謀求獨立的政治勢力。雖表面上風光,但康乃爾之行是透過卡西迪遊說公司勉強促成,甚至造成了美國白宮、國務院及國會的重大摩擦,這個事件也成為了當時兩岸關係急遽惡化以致最終重新陷入低谷的轉捩點。

當時,雖然兩岸關係已經出現些許裂痕,但李總統與北京密使溝通管道仍在。李透過密使,希望北京支持其康乃爾訪問,希望藉此衝高次年總統首次直選的得票率,李保證他將大幅改善兩岸關係。但北京卻因李登輝對康乃爾之旅幕前幕後的兩手操作,包括對美國國會議員的種種檯面下遊說行動,對李失去信任,當時就以台獨對此事定調,甚至重新發出「武力保台」的聲音。至此,江澤民與李登輝建立在密使上的私密關係,反目破裂。

次年,台灣舉行首次總統直接民選,中共以飛彈試射以及大規模軍事演習回應,這些就都是台灣民眾耳熟能詳的歷史了。最終李登輝與連戰以54.0%的高得票率當選首任中華民國民選總統。在1996年以後,由於中共的全面打壓,台灣進入了一個對外無力的時期,李在內政上則有著較多的建樹,台灣的多元民主也由此開始。

回顧這段歲月,讓我們了解到兩岸關係或許曾經有另外一種發展的可能,但在突發事件以及主政者的一念之差下,走向了不同的發展方向。如果千島湖事件時,對岸相關單位的處理能夠更顧及台灣人民的感受,是否兩岸之間的精神裂痕不會走到如此之大?亦或李總統在當年選擇不去挑戰既有框架,選擇維持當時得來不易兩岸高層互信,是否今天兩岸不一定需要倚靠那遭到質疑的「九二共識」來作為對話基礎?

歷史當然沒有如果,唯一有的只有今人能從歷史中學到多少教訓,以便作為未來方向的指引。

今天的李登輝被稱為台獨教父,但是這位台獨教父也曾經在台灣的道路上選擇過具有高度彈性的兩岸政策。台灣現在所面對的中國已經遠不是當年的那個軍隊還要經商才能自給自足的落後國家,而是僅次美國的全球性強權。筆者期待明年很有機會當選總統的蔡英文主席,能夠有李前總統過去的運籌帷幄的智慧,去面對這個台灣無可避免的巨大身影。

*作者為高雄市民,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法學碩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