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和賴清德為選舉亂了方寸,忘了自己是中華民國總統和行政院長,只記得自己是黨主席,是民進黨的行政院長,甚至是新潮流的行政院長,黨性、派性優先,這個問題最用力輔選的總統府秘書長陳菊同樣嚴重,三巨頭治下連選情報告都只能粉飾太平,吹哨子壯膽,枉顧國家體制拚選舉,海基會要輔選,文化總會要輔選,駐外使節請假拚輔選,國營事業連假有沒有都不知道也拚輔選,民進黨不是沒有執政過,陳水扁當總統不論怎麼貪汙,也不會亂搞政府體制。這樣的民進黨,豈能不倒?
民意海嘯來襲,「討厭國民黨」依舊存在
再談國民黨,勝選之功功在「韓流」吸納了民憤民怨,和國民黨中央關係不大,以三都而論,「探子、燕子、禿子」都是國民黨提名,但哪一個貼著藍營基本盤?打治安牌、打空汙牌、打經濟牌,就是盡量少打國民黨牌;過去傳統思維中的「藍區」,基隆市、新竹市、桃園市,民進黨現任市長屹立不搖,而民進黨「綠區」,從高雄市、宜蘭縣、雲林縣翻動的是民心而非藍綠版圖。
「藍綠版圖」框住了國民黨的進取心,台北市是最典型的案例,丁守中從一開始就鎖定自己可以藉由姚文智分票勝選,死守「基本盤」,而且是最保守的基本盤,儘管票數有異,但和死守「深綠基本盤」的姚文智有何差別?不相信中間選民的結果就是被中間選民拋棄,結果丁守中不但守不住基本盤,還取代了連勝文,把自己選成史上最弱國民黨台北市長候選人。
反觀柯文哲,儘管得票數也超越不了連勝文,但卻讓台北經歷兩次結構性的改變,四年前和民進黨合作,打破了藍大於綠的選民結構;四年後在藍綠夾殺下,硬拚出線,堅持挺柯的百分之四十一選票,從此再難定義是藍是綠,柯文哲或許沒打破藍綠高牆,卻在「新民意海嘯」中挺住了一片天,他在夾縫中反而壓縮了藍綠空間,在這片空間裡,「討厭民進黨」與「討厭國民黨」算不準哪一邊比較大。
丁守中如果不服氣,看看韓國瑜怎麼在綠色圍籬中殺出藍海,四年前的陳菊以全面殲滅式地以近七成選票勝選,四年後,韓國瑜一路揮舞國旗拿下近五成四選票,幾乎複製四年前柯文哲的版塊位移,結構性摧毀綠大於藍的迷思,但是,當然不能定義藍就此大於綠,而是他打出非藍非綠的空間,在這片空間裡,「討厭民進黨」可能比「討厭國民黨」多一點。
「九二共識」只能拚經濟不能用來拚政治
馬英九經過六年碰到海嘯,蔡英文三年就碰到海嘯,除了民進黨施政問題,還有選民加速度往中間位移,網路元素強化這樣的動能,政黨若還迷信「基本盤」,就只能窩在老巢新亭對泣。
最後,因為藍天綠地的翻轉,可能也會帶來對兩岸關係發展不切實際的期待。包括韓國瑜承認「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表明選後成立兩岸工作小組,盧秀燕含蓄表明台中拚經濟拚民生,九二共識是現況下可以讓經濟更好的兩岸共識;但不論如何這次選舉只是地方選舉,縣市首長即便想加大兩岸交流力度,也只能在法令許可之下,能不能改變或影響蔡政府的決策,大有疑問。北京若因為選舉結果對藍綠執政縣市企圖以差別待遇,影響台灣民意,結果可能適得其反。台灣民心是「拚經濟已達,拚統一還早」,萬萬別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