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性仁觀點:國民黨大勝後的反思─為什麼候選人不肯和黨沾邊?

2018-11-28 06:40

? 人氣

可以確定的是,非傳統型國民黨人將主導國民黨未來發展,這些非典型國民黨人如侯友宜和韓國瑜等能充分掌握民意,對於重要政策及人事又有適當的發言權,不謾罵並從正面的角度欣賞對手,組織固然重要,但整體形象的提升才能確保永續執政的關鍵。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這場選戰充分證明沉默的選民對於民進黨政府強烈不滿,也顯示選民對國民黨仍有高度期待,希望扭轉台灣沉睡已久的經濟。落敗的民進黨也不需要喪失信心,應當發揮中央執政優勢與國民黨一別苗頭,倘若兩岸政策不調整,民進黨不利因素永遠不會喪失。

20181124-國民黨台中市長當選人盧秀燕、國民黨立委江啟臣、顏寬恒24日晚間至總部開票現場,向民眾致謝。(顏麟宇攝)
國民黨台中市長當選人盧秀燕打空汙牌奏效,大贏對手現任市長林佳龍25萬票。圖為盧秀燕和國民黨立委江啟臣、顏寬恒在總部開票現場,向民眾致謝。(顏麟宇攝)

總之,選舉結果攸關臺灣藍綠政治版塊的變化,國民黨多數地方執政與民進黨中央執政相互監督制衡、無黨籍勢力的發展仍有空間,對於2020總統大選觀察的前哨站具有參考意義但沒有絕對意義,對於兩岸關係具有相當程度的思考空間;選後台灣社會的變化恐怕才是我們必須留意的重點,這涉及到台灣的國家認同、統獨意識、中美兩強影響程度,更將影響台灣政黨格局與變化。選舉的結果只是我們觀察台灣社會變化的即時性指標,但網路氛圍、政黨形象變化及結構調整恐怕才是根本的關鍵,因此國民黨不能被選舉勝選沖昏了頭,反而應當加強民眾對國民黨的好感度,兩岸關係進一步的思考有相當的必要。

此次選舉最大的意義在於台獨勢力的重挫,民眾已經充分認知台獨的危害性,面對兩岸關係走向及發展、城市交流及合作、這次選舉也明確展現民意的期待,更盼望美中台三邊關係未來發展之策略選擇,唯有穩健和緩的中美關係才有健康正常的台美關係及兩岸關係,因此這次選舉後檢討將比選舉的結果更有啟示性的意義。

對於中國國民黨來說,千萬要珍惜這個得來不易的契機,團結一致,重建人民信心,再燃台灣經濟向上提升的火苗。國民黨勝選在於韓流,韓國瑜說出及帶出吸納民怨,打經濟牌、打反民進黨牌、打治安牌、打空汙牌,就是不願和國民黨沾上邊,這恐怕才是國民黨所必須嚴肅思考的問題。

*作者為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副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