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瑜的「高雄又老、又窮」説引發全國大量關注之後,也讓全台的地方選舉因而全面翻盤,從而突顯出經濟和生活才是民眾此刻最關注的焦點議題,而其實台北市也正面臨著類似的問題。
台北市在都市更新推動成效不彰的現狀之下,如果不能改弦易轍,那麼不可避免的將成為「又老、又醜、又貴、又不安全」的高風險都會城市。
針對當前台北市房屋老舊、外觀醜陋、違建充斥、結構不安全的現況,丁守中、姚文智都喊出了要儘速推動及普及都更以解決問題的看法,並推出相對應的對策和方法,其中放寬台北市的住宅區住3容積(從225%放寬到300%),並為落實執行的具體方案之一。
選前台北市的市府團隊針對這㸃也召開了記者會,痛批「提高容積是毀滅城市、加大貧富不均的做法」做為回應。
「放寬(提高)容積率會影響生活品質」是一些偏頗學者長期以來的制式說詞,這樣的說法除了危言聳聽之外,更是昧於事實。
先說台北市現在的房屋狀況,台北市是在民國82年開始實施容積率管制,在這之前的建築物大多係以面前道路寬度及建蔽率(60~70%)做為建築物的興建規模依據,蓋出來的房子也以4、5層樓公寓及7樓華廈為主,這些房子目前屋齡都久了,也正是老屋改建的主角,但這些現存老舊房子的合法容積率都高於當前的法定容積(225%),甚至接近或超過300%,例如:4層樓公寓達240%(60%*4)~280%(70%*4);5樓公寓則達到300%(60%*5)~350%(70%*5);7層樓華廈更高達420%~490%。其中4、5層公寓再加上空地違建、屋頂加蓋後,其現存的容積率更大多超過300%。所以聲稱讓這些已存在的高容積老屋依新的法定容積(300%)重新興建會「毀滅城市」,會讓人啼笑皆非。
至於「提高容積率會加大貧富不均」的說法也同樣讓人感到不可思議,藉提高容積率讓住在這些老舊公寓的住戶(通常也是老人 )有機會住進有電梯的大樓,和加大貧富不均有什麼相關性呢?
縱使不論前述矛盾的說法之外,所謂提高容積率會影響生活品質的說法,也同樣是經不起考驗的老學究謬論。這些學者專家提到増加容積率會導致:教育設施不足(卻輕忽當前因為少子化學校業已過剩)、交通擁塞(現在大家都藉助捷運在通勤,而少開車)、公園綠地會變少,卻不知道當前家戶人口數已大幅減少,再加上新法規規定的空地及綠化(因為新法規的低建蔽率(45~50%),實際上遠勝過當前老屋在高建蔽率及違建覆蓋下的低綠化現況。因此官方的說法更是與事實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