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資方反對基本工資調漲的其中一個理由便是「本勞薪水早已優於基本工資,調漲基本工資只肥了外勞」。姑且不論這句話中夾帶的種族歧視,光是「本勞沒人領基本工資」就已經不符現實;若採用不納入外勞的主計總處《人力運用調查》報告,光是本土勞工就有87.9萬勞工薪水不到現行的基本工資20008元,可見「本勞薪水早已優於基本工資」並非實情。
製造業派遣工 起薪多為基本工資
根據地方工會的說法,領取基本工資者以算時薪的餐飲業最多,但若是領取基本工資月薪者,則以派遣工居多,大部分製造業中的派遣工起薪都是基本工資,福利也遠遠不如正職員工。
實地走訪地方,確實能見到派遣工與正職勞工的差異,他們或許穿著一樣的公司制服、做著一樣的工作,但卻領著不同的薪水及福利。
【案例1】同工不同酬 薪水福利低人一等
阿浩還是大學生,利用暑假期間到新竹某傳統產業當作業員賺零用錢,與派遣公司簽3個月合約的他,底薪正好就是20008元;攤開阿浩的薪資條,薪資欄明確地印著20008元,加上輪班津貼、加班津貼、伙食費及全勤獎金等,加班34小時最終薪資勉力搆到28K。
據了解,這間傳產正職作業員的起薪為26K,雖然阿浩的工作內容與正職員工沒有太大不同,薪水卻整整低了正職員工6000元,而依照阿浩的薪資去算,每小時加班費應為160元左右,但公司卻以130元計算派遣員工的加班費,種種跡象都顯示出派遣與正職的差異。
談起暑期的派遣工經驗,阿浩沒有計較太多與正職員工的福利差異,僅說在生產線上每件成品的工作時間被壓得很短、壓力很大,問阿浩未來還會想來兼派遣工作嗎?他並未明確回應,僅尷尬地笑了笑,似乎已說明了他的想法。
與許多要拿薪水來養家的勞工不同,阿浩終究只是抱著暑期打工的心態來賺零用錢,可以隨時離開,但需要仰賴這份薪水生存的勞工卻無法如此瀟灑。竹縣產總理事長詹素貞說明,新竹縣在地的傳統產業中,有不少中年派遣工是2008年金融海嘯時被公司勸退的資深員工,金融海嘯結束後想重返職場,卻發現大部分的公司都僅剩下派遣職缺,最終只能無奈接受基本工資的派遣職。
而在台南的工業區也能看到類似的處境。台南一家食品製造業工廠,40歲的老K及38歲的阿玉都曾是這家公司的派遣員工,但不同的是,3年前開始任職的老K目前已轉為正職員工,而過去曾是正職員工的阿玉復職後反而成為派遣員工。
【案例2】入不敷出 兼差才能活
問起派遣的起薪,老K說剛進入公司時,月薪包含1000元全勤獎金後正好壓在當時的基本工資17K上,儘管目前因轉正職薪資略有提升,但每月房租加水電約6000元,伙食費因公司有補貼,大概能壓在1天60元上下,加上養機車及汽車每月約花6000元,還有奉養父母的錢及抽菸習慣,老K每月仍入不敷出,為了補足生活費,有時會靠著周末到麻豆幫忙摘柚子來增加收入,日薪大約3000元。
【案例3】加班時薪僅80元 想加班還搶不到
38歲的阿玉從15歲開始半工半讀,在當地紡織廠當建教生,在紡織廠做了10幾年,薪水卻始終沒有顯著成長,一直都壓在基本工資上下,在2009年曾一度進入目前的食品廠當正職員工,但去年9月離職再復職後,僅能擔任月薪20008元的派遣職,每月需靠加班及夜班津貼等補助才有可能領到23K。
雖然阿玉目前住家裡省去房租費用,但伙食費、養車費用加上奉養父母,種種費用仍讓阿玉大呼吃不消,與老公目前雖有生小孩的規劃,但夫妻兩人也相當擔心小孩的托育費用。
在該食品工廠,正職的起薪約比派遣工高出3000元左右,差別最大的地方在加班費,派遣工的假日加班不僅沒有乘上1.34及1.67的加給,時薪甚至只算80元。
「因為薪水低,大家都搶著加班」,阿玉說。問阿玉每個月大概要加多少小時的班才能符合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薪資,她不加思索地說了「46小時」,正是每月加班上限,說完之後又有點自嘲地說,「也不是想加就能加阿,有時候還搶不到耶!」一句話道盡了20K族群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