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新課綱的科技教育,到底是誰得利?

2018-12-10 05:40

? 人氣

「教育部應該要思考的是如何有效挑選未來的科技人才,而非只是不斷的考試與測驗,考試可以考得出對於科技相關知識的理解,但是考試考不出熱情與未來的出路⋯⋯」(資料照,kl shenao@flickr)

「教育部應該要思考的是如何有效挑選未來的科技人才,而非只是不斷的考試與測驗,考試可以考得出對於科技相關知識的理解,但是考試考不出熱情與未來的出路⋯⋯」(資料照,kl shenao@flickr)

十二年國教新課綱明年八月上路,國、高中新增資訊科技,要必修程式設計。為了配合新課綱推動,教育部增設「大學程式設計先修檢測(APCS)」,明年成大、交大等部分大學申請入學設分組,要通過APCS檢定才能錄取。APCS是檢驗具備程式設計能力之高中職學生的學習成果,提供大學作為選才的參考依據。既然APCS成為了進入科技領域的入門條款,補習業者也開始紛紛設立相關課程,設立寒假專班,讓有意就讀資訊工程等相關科系的學生能夠速成。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臺灣的補習風氣相當盛行,學校門口或是火車站前皆有補習班設立,這也是長期以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社會氛圍所導致,我們的教育從小就訓練學生要很為讀書考試,一路考取名校畢業,就是未來成功的保證,臺灣家長為了能夠讓孩子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經常依賴補習班的名師教學。從教育社會學的角度來看,補習教育是高社經地位家庭經濟資本的再製,有錢人家的小孩透過補習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並且在考試成績上一路領先,以程式教育為例,高社經地位的家庭從小讓孩子開始學基礎文書軟體慢慢的進階到程式語言,在科技領域尚未開始之前,早已為未來做好準備。

台北車站附近的南陽街是知名的補教一條街,外語補習班林立。(圖/截自google街景服務)
「臺灣的補習風氣相當盛行,學校門口或是火車站前皆有補習班設立,這也是長期以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社會氛圍所導致⋯⋯」圖為台北車站附近知名的「補教一條街」南陽街。(資料照,截自google街景服務)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彭淑燕認為,教育部、大學不應變相圖利補習班,這對於沒錢補習、或想補也沒補習班的偏鄉弱勢生特別不利;且透過補習通過檢測,招到的可能是只想進名校的「假資工人」,最後讀不來。成大資工系教授蘇文鈺也認為,APCS檢測傾向背誦式的解題,未必能看出真正程式能力,也很難知道學生是否熱愛程式。

對於彭淑燕與蘇文鈺的質疑,負責檢測的臺師大則表示考試題目會經過思考而非只是背誦即可拿到分數。過去,實施大學多元入學之時,教育部也是說會以公平公正的態度去選拔人才,二十幾年來的實施成果證明,能夠進頂尖大學的依舊還是高社經地位的學生,缺少匿名性的考試與測驗皆難以達到公平,考試可以靠補習,甄試可以靠家庭背景。教育部應該要思考的是如何有效挑選未來的科技人才,而非只是不斷的考試與測驗,考試可以考得出對於科技相關知識的理解,但是考試考不出熱情與未來的出路,對此議題教育部、臺師大與各大學必須要研擬相關配套措施,否則科技教育又會淪為教育階級再製的管道。

*作者為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博士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