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被爆料補助特定藍委,從公文到便利貼都流出壹週刊,此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就是透著荒唐與可笑,一位部長兩位次長一位主秘一位處長,一個巴掌數完的人,為了一樁號稱被否決的補助案,鬧到部長請辭又慰留,查洩密還查圖利,三位政務官彼此自清,卻毫無互信。
首先,文化部本身基本上就是一個「補助機關」,所有的政事,除開補助之外還是補助,不論活動是自辦或委辦,這幾乎是文化部自有文建會以來的定制。李登輝執政時期如此,扁政府時期如此,馬政府也不例外,一窮二白的藝文團體,雖很難完全仰仗政府的挹注,但聊勝於無,有限資源不可能面面俱到,難免引發爭議,「二億夢想家」就是一個例子。
在所有的補助中,除了藝文團體的活動,難免也有若干地方型文化活動,有賴文化部的協力;同樣的,因為地方需求,難免有立委代行協調之事,類似黃昭順要求文化部將對高雄市書展的三十萬補助提高,而有協調出一百萬補助之事,坦白講,書展到底要花多少錢辦?一百萬補助算多算少?見仁見智,用現行市價計算,一百萬約莫可以賣二千本到三千本的書,差不多就只是一本書的一刷數量,如果這叫多,大概所有出版者、以筆維生的作者都要掉眼淚。如果翻出文化部給台北書展的補助金額對比,大概高雄市民都要哭了。
但重點還不是這一百萬該補助不該補助的問題,而是補助理應有一個正常的程序和制度,可能因活動大小或重要性而有別,絕對不可依開口立委的黨籍而定。文化部第一個錯事,是把要不要有固定配額補助教育委員會的藍委,搬上檯面討論,這根本是不必討論就知道不可以的事,文化部若要以立法院教育委員會的委員地方需求為優先,那得藍綠一致,委員提出由部內審核,確乎合乎補助要件則給,不合則不給,藝文分藍綠,就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文化部長洪孟啟以領導無方致公文洩為由請辭,一點都不冤枉,但有一點錯了,他不是領導無方,而是想使壞或不想使壞都無方,根本就是笨!
堂堂政務官,公開請辭,行政院長竟連見個面都不見,就對外以發布新聞方式指「退回」,面對如此不尊重文化政務官的無禮閣揆,洪孟啟竟還吞下辭呈,乖乖回辦公室查洩密,這叫軟弱的笨!
果不其然,前面的公文還沒搞定,後面的便利貼就出籠了。便利貼不是公文,要以洩露公文查辦完全不可能,誰知道跑公文的流程中,哪裡吹來一陣風就吹跑了,如何認定是哪位次長順手牽羊到壹週刊?部長次長處長主秘一字排開備詢,沒一個人承認洩密,洪孟啟竟在備詢台上掉淚,這有什麼好哭的?別人洩密你辭職,辭職不成還挨罵,挨罵完了摸摸鼻子感嘆部內人心太壞,這是唱哪一齣戲?
更可笑的是,文化部政風處為此案展開調查,包括洩密與圖利貪瀆,上述五人全部列入調查。如果確有提案藍委換取文化部預算的「對價關係」,就涉行賄罪,補助即令有立委開口,錢未進立委私人口袋,文化部預算即使過關,若未進上述一干人等的口袋,這是什麼對價關係?如果這是對價關係,行政院各部會全部完蛋,一起被訴,光是國會聯絡人可以單獨蓋一間牢房了。
至於洩密,根據報導,「政風處列出經手過公文的十一人名單,若排除犯罪嫌疑,將繼續以『剝洋葱』的方式,持續抽絲剝繭進行調查。」一張紙的會議紀錄,算不算是「機密公文」都有問題,有幾層洋蔥可剝?政風處蠢到吃政務官的豆腐,難怪笨到查不出弊案。
台灣歷經兩次政黨輪替,文化部還經過與新聞局整併,藍的綠的橘的各路人馬都有,哪能存一點私心?特別值此政權轉換前的晦暗期,除了謹慎還是謹慎。這樁不知算不算「弊案」的笑話,所有的外人都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就是政風處還在剝洋蔥,繼續剝吧,剝得讓大家看到文化部誰的智商低,誰的人品差,也是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