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7日,馬來西亞航空(Malaysia Airlines)一架由荷蘭阿姆斯特丹(Amsterdam)飛往馬來西亞吉隆坡(Kuala Lumpur)、編號MH17的波音777-200ER(Boeing 777-200ER)班機,在烏克蘭東部上空遭到一枚飛彈擊中,墜毀在烏克蘭頓內次克州(Donetsk Oblast)的托雷茲(Torez),機上283位乘客與15位機組員全部罹難,其中超過半數是荷蘭籍。
時隔近1年3個月,荷蘭安全調查委員會(OVV)終於在13日提出調查報告,舉證歷歷:那枚飛彈是俄羅斯製造的山毛櫸(Buk)地對空飛彈,擊中距離駕駛艙不到1公尺的地方,其中的3名機組員立刻死亡,飛機機身也應聲粉碎。
調查人員在駕駛艙人員的遺體上發現彈頭碎片,機身也留下彈片的塗裝烤漆,據此研判是山毛櫸飛彈肇禍。這枚「9N314M彈頭」(9N314M-type warhead)在駕駛艙左方的機身外側爆炸。
然而問題是,當時烏克蘭東部情勢複雜,烽火遍地有烏克蘭政府軍、親俄羅斯的烏克蘭叛軍、滲透進入烏克蘭支援叛軍的俄軍三方混戰,而且三支部隊都配備山毛櫸飛彈。
荷蘭安全調查委員會的報告並沒有明言誰是元兇,但標出的320平方公里的可能發射地區,當時全部都是親俄羅斯叛軍的地盤。去年慘劇發生之後,國際社會也普遍懷疑烏克蘭叛軍就是元凶,最可能的飛彈發射地點是托雷茲東邊的斯尼日內(Snizhne),並且可能有俄方人員協助,原因則是誤認MH17是烏克蘭政府軍戰機。
只是叛軍當然抵死不認,俄羅斯也百般迴護,甚至否決聯合國安理會籌組獨立調查委員會的決議。就在13日當天,生產山毛櫸飛彈的俄羅斯國營公司「金剛石─安泰」(Almaz-Antey)召開記者會堅稱,MH17是在烏克蘭軍隊控制的地區被飛彈擊落。
另一項由荷蘭政府領導的犯罪調查行動正在進行,檢察官威斯特畢克(Fred Westerbeke)13日表示,已經鎖定幾名「關係人」,不過還有許多工作尚未完成,調查報告預定今年之內完成。
荷蘭安全調查委員會的報告也提及,當時烏克蘭東部已鏖戰多時,如果領空關閉、航班改道,那麼慘劇根本不會發生。委員會主席朱斯塔(Tjibbe Joustra)指出,烏克蘭政府有「充分的理由」關閉領空,但是完全不曾考慮。MH17遭擊落當天,大約有160架民航班機飛越烏克蘭東部領空。
調查人員發現,飛彈擊中MH17之後,駕駛艙3位機組員立刻死亡,乘客與其他機組員則是隨著機身在3萬3000呎(1萬100公尺)高空破裂,死於缺氧、極度寒冷、強勁氣流、飛行物體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