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天專欄:多中心化智能社會與金融物聯網(下)

2015-10-29 06:10

? 人氣

張舉這兩個例子是想說明,因為有搜集商機與組織資源等等交易費用,所以有市場。市場能出現的一大主因,是個人的私有產權受到保障,可以用以謀生,在市場上待價而沽,價高者得。私有產權的利用受到各種內部與外部侷限條件的約束,在資源有限自由競爭的情況下,不同合約的安排應運而起。從用戶的角度看,付一塊錢給擦鞋童,在個體戶的情形下,可以看作購買勞力投入,也可以看作購買光澤產出,因為這筆交易並沒有針對擦鞋童服務的性質「約清楚。」真要仔細分析,擦鞋這項服務可以拆解成好幾項「工序,」每一項都可以專業分工,分別定價。實際上這種狀況不會發生,因為太過繁瑣,約清楚的交易費用可能遠超過一塊錢。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第二個擦鞋童的加入,讓狀況變得複雜有趣起來。對顧客而言,他只是想付出一塊錢購買擦鞋服務,從生產的觀點來看,兩名擦鞋童既是個體戶,也可看作公司,一人擦一鞋,既可看成兩位個體戶競爭,也可看成一個提供「擦鞋用戶體驗」公司內部「分工協作」的安排。後者之所以成立,是因為從顧客的觀點來看,購買擦鞋服務這個需求,是被兩名擦鞋童的供應滿足。法律上這兩名擦鞋童或許不是個體戶,甚至連僱員都不算,法律地位不明確,但卻無礙顧客與其訂約交易,儘管在此交易之中,關於擦鞋服務的權利義務並未事先明定。擦鞋童雖然互不相識,卻能在當時的場景達成三方默契,順利成交,不得不令人讚嘆自由市場無形之手。張五常更進一步推斷,擦鞋童的例子顯示了在真實世界中,公司的邊界並不是由法律上的註冊文件或會計上的資產負債表定義。從生產的角度看公司,一個生產組織可以沒有註冊,參與成員可以自負盈虧,公司的存在,是在市場中「生產要素」的供應方與「商品服務」的需求方因應交易費用與侷限條件變化的合約選擇。張認為,一間公司可以小如兩名擦鞋童的生產合約關係,也可以大如一市、一省、一國的經濟,甚至整個互相交易的世界。

拿擦鞋童例子印證Plantoid實驗,不禁令人好奇:Plantoid是否擁有憑藉人類藝術家為其設計的外觀收取比特幣並繁衍後代的權利?Plantoid一開始只是程式設計師的藝術創作,但其內稟的程式卻又允許其在一定範圍內自由選擇,但因為程式沒有手腳,需要人類協作方能創造新的Plantoid後代,並向不特定公眾用戶「出售」自己的花型色澤等「藝術性」獲取比特幣。從消費者或用戶的觀點來看,這整套安排既是一個新型藝術品市場,又是另類藝術展演經紀公司。供應方Plantoid雖然尚不具備法律上的人格,但卻享有其自身藝術價值及其比特幣帳戶的私有產權-- Plantoid帳戶內的比特幣是其價值的象徵與計量單位,Plantoid在自由市場上為自己覓價以取得人類協助自我繁衍,其實是一種「共產」制 – 共產者,共同生產是也。Plantoid有實質獲取經濟利益的能力,但無法律上不受質疑的名義。張五常曾經主張:經濟學上的私有產權定義,是由三種權利組合而成:私人使用權、私人收入享受權、自由轉讓權,任何經濟體的產權制度結構都有這三種權力的組合。在區塊鏈上存在的Plantoid顯然可以使用、享受、轉讓其比特幣,但又不是完全的「法人」,沒有明確受保障的「所有權」但其訂立合約的能力卻又不受影響,究竟該如何被理解定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一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