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可能讓人健忘,但凡走過的很難不留下痕跡。「馬習會」後,民進黨齊聲痛批馬英九,不但讓他們不承認不接受的「九二共識」成為侷限台灣未來的框架,更嚴重的是,連各自表述中的中華民國都消失了。這樣的批評當然見仁見智,總統府立刻嚴正聲明澄清。
回到爭議的根源:「九二共識」,這個被馬政府引以為推展兩岸關係、穩定台海和平的「簡約名詞下的兩岸表述方式」到底存在不存在?
九二年香港會談是確實發生的事,而且是經過海基海協吵過架後電文往返才獲致的結論或彼此能接受的理解,在北京沒有「一中各表」的書紙紀錄,因為他們表述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海基海協極度辛苦的想方設法找出擱置爭議的「說法」,為了避免爭議,「各表」是「各自口頭表述」,這對台灣而言,當然委曲,因為在國際間他們的一中相對聲量比我們的一中大得多得多,但無論如何兩岸找到了求同存異的可能,並據此在各種事務性協商中取得巨大進展。
香港會談距今二十二年,台灣經歷過政黨輪替,民進黨執政過八年,在這八年時間,民進黨主席、總統參選人蔡英文曾經擔任四年的陸委會主委,主掌兩岸政策。她曾經在立法院備詢時如此解讀(立法院公報第八十九卷第四十一期):
「我們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是在一九九二年所談的過程,在我們的立場是各自表述一個中國。」立委問她:「就是說中國大陸講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就說我們的中華民國是嗎?」蔡英文簡短有力的答覆:「對!因為憲法上是講中華民國。」
這段話不正是馬英九在馬習會對習近平說的嗎?蔡英文既承認了「一九九二年所談的過程」,又如何否定「九二共識」,台灣是一個多元到很難匯聚共識的社會,她或許不喜歡「共識」二字,要用台北市長柯文哲所稱的「觀點」也罷,但是,她在備詢時曾經很完整的詮釋了「九二年所談的過程」。
二000年八月四日,工商時報報導:
蔡英文表示,「一個中國」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台灣沒有空間與可能性去逃避一個中國的問題。陳水扁(總統)所提的「九二精神」最重要的特質就是「交流對話、擱置爭議」,若中國大陸覺得九二年所發生的事情,對雙方關係是重大而有意義的,我們願意朝這個方向來解釋或考慮。她說,「被擱置的爭議總有被解決的一天,如果交流對話是成功的話,外在的客觀環境會改變,一個中國問題的解決就相對變得簡單。」
報導中,蔡英文甚至直言,「台灣無法逃避『一個中國』問題,從文化、地理來看,『未來的一個中國』是台灣民眾唯一的選擇。」她還說,台灣除了少數原住民外,大部分都是從中國大陸移民而來,雖然台灣是一個開放性的多元文化,但中國文化仍是核心。這段話比諸馬英九的兩岸共同振興中華文化有過之而無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