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兩岸要如何的和平發展?對台灣而言絕不能靠口頭承諾或一紙協定可以擔保,因為和平的到來絕不是一廂情願,西方兵聖克勞塞維茲在其名著《戰爭論》中認為「戰爭在任何情形下都非獨立事件,而應視為政治的工具。」對於我們而言,1991年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就已不把兩岸視為相互敵對,而中國卻在2005年訂頒《反分裂國家法》明定三種條件下,不排除以武力完成對台灣的統一,我們是被迫應敵。因之和平是要靠自己堅實的國防力量與先知的國安預警機制作為屏障才行。唯有強化國防嚴密國安措施,不懼戰才能止戰,唯有能戰,才能讓中國放棄以武逼降,對於台灣才能有真正和平曙光的到來。
再說只靠協定的簽署或承諾更是難以保障和平的。舉例說之,1939年8月二戰爆發之前蘇聯與德國在莫斯科秘密簽訂《互不侵犯條約》,條約並訂定有效期十年。然而在雙方利益衝突下,1941年6月德國就撕毀條約入侵蘇聯,德蘇戰爭爆發。距離雙方簽訂互不侵犯條約還不滿兩年。
另1973年1月美國為結束越戰,敦促南北越簽訂了《巴黎和平協議》,以期謀取和平停止越南戰爭。結果在美國撤出南越,戰事依然持續進行,1975年4月北越攻佔西貢,南越政權覆滅越南戰爭結束。距離雙方簽訂協議不過兩年。譏諷的是當時協議簽訂的主要調停人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季辛吉與北越代表黎德壽還因此獲得當年的諾貝爾和平獎。顯見真正的和平若無堅實的國防做後盾,聽信承諾或協議?無疑就是自解武裝而淪國亡之時。
最後馬習會後,對台灣可能形成的危害有三。
一是降低了國人對中國的防範意識,讓中國統戰與國安部門對台灣能更有效實施統戰作為與諜網部署。從此次馬習會過程,可以看到中國對台灣民情掌握程度,以及對自己處境的認知。諸如中國中央電視台等官方媒體,在播報馬習會前馬總統中外記者會時,以馬賽克塗抹去馬總統胸前所別的國旗徽章,此事經台灣媒體報導社會譁然。然而不旋踵馬習會結束,同日的新聞節目重播,卻大刺刺的對記者會會場作為背景的巨幅國旗,刻意露出大半幅。台灣部分媒體立即以「馬習會後國旗竟出現在央視新聞中」以補央視前此視聽,就此一端就可知中國對台灣民情掌握的深度與對台統戰策略運用的靈活。
因為以現今兩岸交流之密,不論以任何名義來過國內的陸客,都能直接感受到中華民國的存在。處於此,對於中國?與其漠視或掩飾中華民國的實際存在?不如開大門走大路設立底線,只要不在雙方共同出現的公開場合或國際上表彰台灣主權即可。
所以有心者可以觀察出馬習會中,馬總統在與習近平同台時的謹小慎微,中華民國難出口,一中各表更難言。隨後的記者會,在習近平與國台辦都無人在場之下,又是座次牌標示「總統」之名,又是一中各表也上口。這表示中國對解決台灣問題更具信心。